绥德石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绥德石雕艺术历经了原始时期的新旧石器生产和秦汉时期的发展,唐、宋、明、清时期的繁荣与新中国以来的鼎盛时期。
(绥德石雕)
绥德石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绥德石雕艺术历经了原始时期的新旧石器生产和秦汉时期的发展,唐、宋、明、清时期的繁荣与新中国以来的鼎盛时期。
诸如原始时期的凿石狩猎新旧石器;秦时扶苏监军驻绥时“太子府”、“赏月台”遗址;无法考证历年的民间炕头石狮;现已出土的500多块东汉画像石以及至今残留保存的唐宋明清时期的庙宇石狮、旗杆香楼、雕栏画栋、摩崖石刻等景观,都足以证明绥德石雕的源远流长,世代相传。
1986年,绥德县在优秀民间文化的普查中,收回在民间失散最为珍贵的炕头石狮子300多只,在北京展出后,引起轰动,各大媒体相继报到,专家座谈给予很高评价。这次展出为绥德石雕事业发展带来机遇,此后,一批优秀石雕工匠蜂涌而起,兴业办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随之“绥德石狮”名扬四海,远销国外。同时新建和改建了绥德“千狮桥”、“龙凤桥”和义合“龙狮桥”。新世纪初,绥德县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工程以来,再次促进了石雕工艺的发展,数以百计、千计的绥德石匠,投入到了如火如荼的城镇建设中,发挥专长,不辱使命,创造出了石雕工艺一个又一个奇迹,新建的 “神龙大道”“学子大道”“永乐大道”上的“天下第一石牌楼”、“巨型五龙柱”“石板画长廊”等石雕建筑,再次展示了绥德石雕工艺的博大精深和恢宏气势。2003年绥德县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石雕艺术之乡”。
绥德石雕工艺种类繁多,用途各异,据调查统计,按照不同用途可分为七大类别。
一是与人民生活最为贴近的石宅居、石器具等石文化大观。
二是堪称文物世界精粹的东汉画像石。
三是以石狮子为代表的最重要、最精彩的“狮”文化系列。
四是碑碣、亭塔石雕艺术。
五是以石狮为主的各种飞禽走兽,花草人物、各类装饰品、工艺品。
六是石板画和雕栏、画栋。
七是气势宏伟,集石雕工艺大成的牌楼、龙柱等。这些建筑物多建于广场雕塑 、圣石狮子电话地、园林等地。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挖掘、抢救、保护民族优秀民间文化的政策和措施,才使得一些濒临危亡的民间优秀文化得以幸存和保护。
(责任编辑:文化馆长)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