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是信仰的源头,深蕴着民族的精神之根和意识之芽。以女娲神话为代表的中原神话,就像一个巨大的根系,从中衍生出一个个古老的民俗。
我们常常视大地为母。这种深刻的地母意识,肇源于女娲的抟土造人。
汉人重土葬。强调吃土还土,入土为安。古人以为,太阳死于西天葬于大地,翌日再生而跃入碧霄,是大地母亲给了它帮助。伟大如太阳尚且如此,况渺小如人乎!这也就是汉人所以土葬的原因。
女娲神话还直接催生了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间信仰和最强烈的共祖意识。伏羲、女娲、神农古称三皇,据说黄帝时代就已经开始祭祀。今天中岳嵩山上的三皇寨,还有在中原多处存在的三皇殿、三皇庙及其庙会,就是此一风俗的遗存。在中原,捏泥人的、捏面人的、吹糖人的民间艺人,他们所尊奉的祖师也是女娲。
女娲神话的“地母意识”弥散于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中原一些地方,刚生出来的孩子,接生婆一定要让其在地上站一下,取“落地生根”的吉意。甚至给孩子取名,也要带上一个泥土的字眼。
女娲补天的“灵石意识”也同样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玉者,美石也。古人佩玉,象征身份,表现品德,还以玉辟邪。盖房子是大事。打好了地基垒上了碱脚,怕夜里妖邪入住怎么办?拿一块石头放宅上,于是百鬼避匿。房墙对着大路,宅相谓之不吉。刻一方“泰山石敢当”垒上墙壁,也就百事顺遂。
女娲神话的“补天情结”还直接产生了汉民族的天穿节。每年的正月二十三(各地时间不一),各户皆烙大饼一张,由家中主妇在饼上扎带着红线的大针一枚,然后架梯子扔到厨房顶上。民间传说,于女娲补天的日子效法女娲补天,必能五谷丰登不降天灾。
女娲神话的“地母意识”、“灵石意识”以及“补天情结”,是先民们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并有意、无意地征服世界最具根本意义的精神成果,中华民族信仰上的共祖意识,政治上的国家意识,文化上的民族意识,情感上的认同意识,心理上的崇母意识等无不源此。它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强大的心理支撑,为民族凝聚和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强基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