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曹县践行科学发展观纪实

家乡区县: 山东省曹县

自去年初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调整后,曹县发展之快,势头之猛,令人刮目相看。曹县人的脸,不再是灰的,像晴朗的天空,呈现一派明净;曹县人的眼,不再是浑的,像清洁的湖水,透出一片清澈。曹县创造的骄人业绩,尽管以山东省倾力支持菏泽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形成的经济高速增长期为背景,却有着自身独特的“力道”。这种“力道”,只有置身其中的人才能最为真切地感受到。记者从解放思想、三化五动、倾力民生三个方面采写的这篇文章,或许并不能勾勒出支持曹县“洼地”崛起的精神图腾,但则是近两年曹县人在工作中感受最为深刻之所在。敢于“亮剑”重塑“曹县印象”

变化,似乎就在转瞬之间。

近两年的跨越发展,曹县给外界的突出印象更多是一个“快”字。尤其是自去年初新的县委、县政府班子上任以来,曹县呈现出的“后发快进”强劲态势,令人刮目相看。

这是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

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75.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1.3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91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13.5%、40.6%、22.7%,由2010年底的全市倒数第一上升到第七位,跨入第二方阵;今年1—8月份,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3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0.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00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4.2%、30.56%、20%;全县干部职工人均月工资达到2905元,比2010年增长1030元;大项目观摩评比、城镇化观摩评比、生态文明村建设观摩评比由原来的全市垫底均进入了全市前三名,其中生态文明村建设观摩评比全市第一,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数据的背后是曹县跨越赶超的铿锵足音。如今的曹县已经进入“加速发展期”,160万曹县人民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激情,干事创业,拼搏进取,拉开了曹县迅猛崛起的大幕!

回眸历史曹县人难忘的是心中那份痛。两年前,曹县给人们的印象是灰色的。有人说,菏泽是山东省的“西藏”,而曹县则是“西藏”的“西藏”;菏泽市9个县区,排在山东后10位的就有7个,而曹县的位次总在菏泽市后3位徘徊。贫穷、落后,经济上的蜗行矩步,大山般压得人喘不出气来;“我穷我难我不行”的弱势心理,与发达地区的巨大反差,吞噬着曹县人最后的自信。

“后发跨越的关键是人。曹县人要想站起来,首先要从精神上站起来;曹县要想实现跨越发展,必须提振曹县人的精气神!”这是去年初新的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共识。于是,一个个以思想大解放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在曹县展开。

曹县首先开展了“大走访、大调查、大讨论”活动,先后召开了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等10个方面的座谈会及全县领导干部务虚会,并围绕30个学习课题,组织党政考察团赴浙江苏北等地考察学习。全县各级干部在考察学习中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理清了发展思路,在对标找差中感到了压力,激发了动力,明确了目标,一腔干事创业、永不言败的豪情在曹县干部群众胸中涌动。

把落后视为“正常现象”,甘于平庸,不思进取,是曹县干部队伍中的一大症结。乡村干部像“绵羊”;推拉不动;科局干部像“泥鳅”,又尖又滑;但实质只有一个:平庸!平庸,这柔软的茧壳,曾束缚多少曹县人干事创业的智慧,软化了多少好汉的硬骨!

向“庸、懒、散”亮剑!县委书记王忠想在去年5月18日召开的全县领导干部大会上,列举了当前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制约曹县发展的“十大现象”,号召全县各级干部要树立创先争优、奋发有为的“十大正气”。曹县相继推行“一线工作法”、未落实工作问责制、县级领导述职评议排名制,凭实绩论英雄,才能在一线展示,干部在一线提拔,去年以来共提拔重用一线干部400余名;每月1号召开未落实工作大督查情况通报会,今年以来问责53人次;曹县还让群众当评委,让县级领导干部每季度向“两代表一委员”述职一次,对县级领导的工作表现和任务完成情况当场投票,当场公示。每一次公示,都是一阵迅猛的旋风;每一次问责,都是一次小小的地震。全县上下一扫乱糟糟的局面,上下肃然。干部象体育场上的运动员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绵羊”变成了“猛虎”。“泥鳅”变成了“蛟龙”。

曹县广播电视台一位记者的采访笔记上,生动记录了曹县各级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压力和责任,同时也为“爱县、忠诚、包容、厚德”的新时期曹县精神找到了最好注脚: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楚德勤为迎接一位前来曹县投资的客商,在冬夜的寒风中伫立在高速公路出口一个多小时;为了投资25亿元的龙跃半钢子午胎项目的顺利竣工达产,他吃住在工地,现场指挥,与施工人员摸爬滚打已整整一年。安蔡楼镇党委书记孔繁星为了争取一个大项目落户曹县,曾在一个半月内往返苏南10余次……“五加二”、“白加黑”工作法,一天当作两天干,假日当作平日干的拼搏精神已成为各级干部的自觉实践。

从“大走访,大调研、大讨论”到苏北大考察,从治理“庸、懒、散”到树立“十大正气”,从不思进取到奋力拼搏,曹县人在思想作风上脱胎换骨,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恢宏之变。正是这种干部群众思想作风的变化,重塑了“曹县印象,打牢了曹县跨越发展的根基。

三化互动奏响发展强音

探寻曹县后发居上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曹县的发展始终贯穿着一个指导思想,那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强工业、兴三产、优环境、促民生”为重点,坚持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产互动、良性循环,围绕争先进位、跨越赶超、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这一目标,把曹县建成菏泽市第二大城市。

把曹县建成菏泽市第二大城市是曹县今后五年的发展定位;三代互动,良性循环,高点起步,快速推进是曹县在今年召开的第十三次党代会上确立的今后五年的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

三代互动,城镇化先行。

曹县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加速实施“一体两翼”战略,高位推进大开发、大拆迁、大建设、大配套、大聚集、大管理,努力建设宜居、宜商、宜游的生态园林城市,将曹县打造成特色之城,精品之城、和谐之城。

今年曹县城市建设的重点是实施城市搬迁“十百千万工程”,成立十个重点项目搬迁指挥部,从县直机关选出100个正副科级单位,抽调1000名干部职工下沉到搬迁第一线,全年确保搬迁1万户、200万平方米。以一中新区、县医院新院区,新客运中心等总投资87.8亿元的“十八个一”基础配套工程建设为依托,全面拉动南部15平方公里文化旅游产业区、东部12平方公里商贸物流区、北部20平方公里新城区开发。截止目前,全县城区在建过亿元三产服务业项目51个,过10亿元的28个,总建筑面积2690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692万平方米;今年以来新开工面积182万平方米,在建面积47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94万平方米。南部生态文化新城、北部行政服务新城建设已经启动,拉开了100平方公里的城市建设大柜架。

曹县在城市建设中,严格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把每条街道,每个片区,每座公园,每个建筑都 建成艺术品,并融入商都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特色。曹县还注重城乡规划统筹,有序引导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项农村覆盖,县城区与新规划的农村集镇、300多个中心社区珠联璧合、共生共荣。走进今日之曹县,仿佛走进一个精心雕琢的大花园。白天,曹县呈现给人们的是一幅瑰丽而和谐的画卷:宽敞整洁的柏油大道,鳞次栉比的小区楼房,星罗棋布的商场饭店,流光滴翠长达7华里的四季河公园,古韵今风的南湖公园,秀花佳树、亭台楼榭与小桥流水相互渗透,自然天成,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夜间,则像一首诗:夜幕低垂,华灯初放,满城灯火犹如璀璨繁星蜿蜒天际。今年8月,曹县被评为山东省投资环境最佳县市。

城市的发展,聚集了“人气”,激活了“商气”, 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有效载体。

为了加速推进工业化,曹县以建设八大百亿元产业园为龙头,培育发展精细化工、林木加工、棉毛纺织、食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全力打造千亿级经济开发区。曹县坚持项目带动,招大引强,组织招商小分队常年在我国长三角、珠三角、港澳台等发达地区蹲点上门招商,对引进的大项目推进一线服务机制,一个大项目,配备一个建设指挥部,一名责任领导、一名责任人,三至五名工作人员,现场办公,为项目建设实行全程“保姆式”服务。曹县还对8家市60强工业企业和30家县重点工业企业,实行动态管理、现场调度,重点扶持。每十天召开一次政府服务企业联席会议,对企业提出的问题进行当面答复,明确专人,限时办结。优越的投资环境、优质的服务加速了大项目落地和骨干企业膨涨,目前,全县在建过亿元的项目达29个,总投资377.13亿元,仅今年9月10日一次性奠基的大项目就达15个;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68家,比2010年新增98家,总数全市第一,预计年底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20家,比2010年增加5倍,过百万元的企业达到140家,比2010年实现翻番。

新型工业化催生了一大批农字号龙头企业,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引擎。曹县实行“大农口”服务机制,整合县直农口资源,抽调30名精干人员,长期在乡镇蹲点,用工业理念抓农业,帮助、服务、指导、督促农业农村工作,提升了全县的农业现代化水平。目前,曹县标准化农田已达到60万亩,蔬菜面积稳定在60万亩,林地面积发展到100万亩,农田林网176万亩,农林间作40万亩,林木蓄积量568万立方米,芦笋面积发展到16万亩,朝天椒面积发展到10万亩,双孢菇发展到50万平方米,大牲畜存栏量达到15万头,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5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465家,闯出了一条“企业连市场,市场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互为依托、共同发展的新路。林木制品,工艺制品、芦笋罐头产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位,曹普工艺公司和巨鑫源食品公司分别在美国和澳大利亚成功上市。农业现代化、企业化发展推动了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化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形成,加快了生态文明村建设步伐,去年以来新增土地流转面积9.5万亩,达到18.5万亩;已建成及在建生态文明村51个,复垦土地3817亩;复耕废旧窑场2121亩,已争取省政府批复用地7208亩,为工业大项目落地和城市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互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曹县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又一秘诀。

倾力民生 绘就幸福画卷

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是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曹县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从倾听“民声”开始,把群众衣食住行作为支点,每年将新增财力的70%用于民生改善,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使人民群众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教,老有所养,困有所济,安有所保,交出了一份优秀的民生答卷。

 

Ashly(2014-11-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