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五大宫调历史悠久,是江苏省明清俗曲重要的一脉,是古老的"诸宫调"宝贵的遗存,对中国汉族民间音乐乃至民间曲艺的研究具有难得的实证价值。海州地区民众演唱小曲的习俗由来已久。由于地处苏、鲁两省接壤处,也是江淮方言和北方方言的交汇地带,因而历史上北南双方的小曲杂调均在此流传生根,呈现出既融会贯通又诸调杂陈的局面。 海州五大宫调是流布在连云港市及周边地区的以软平、叠落、鹂调、南调、波扬等为基本腔调的一种用曲牌连缀体来演唱的艺术形式。
2006年,江苏省海州五大宫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海州是江苏省连云港市的古称。海州五大宫调,又称“海州五大调”或“海州宫调牌子曲”,是指流布在连云港市及周边的确以【软平】、【叠落】、【鹂调】、【南调】、【波扬】等为基本腔调的一种用曲牌来演唱的艺术形式,分布区域以海州、板浦为中心北至赣榆县,南至淮安、盐城,西到沂沭河边,发祥地在今海州锦屏镇,流传面积约2万平方千米。
海州五大宫调是连云港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4年被江苏省文化厅列入全省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试点项目。
海州五大宫调的曲调保持着自身的特点。海州五大宫调按其传统曲牌来区分,可分为大调和小调两类。大调多为单支,主要曲调有【软平】、【叠落】、【鹂调】、【南调】、【波扬】以及【马头调】、【满江红】等。大调的特点是委婉细腻,节奏舒缓,类似昆曲的赠板,演唱时字少腔多,有一唱三叹之感,多用于抒情。唱词典雅华丽,明显源自宫廷,出自文人之手。在江浙的确几近失传的乐曲【马头调】也可在这里找到传人,其唱词竟与《白雪遗音》中的记载基本相同。海州五大宫调中还有近一百首小调,多为明清小曲,如【叠断桥】、【凤阳歌】、【闹五更】、【杨柳青】、【打牙牌】、【急口令】、【京垛子】、【补缸调】、【刮地风】、【剪靛花】、【打枣竿】等,虽几经传衍但仍保存完整。小调和大调的风格截然相反,它节奏明快,字多腔绍,长于叙事。小调和大调一样,既可单独演唱,也可和大调连缀,组成套曲,演唱各种故事。
海州五大宫调按其结构划分,又可分为单支和套曲两个系统。单支是独立的曲牌,其主旋律是固定的。每一个曲牌都可以按照一定的格律填写各种唱词。主要有【满江红】、【叠断桥】、【凤阳歌】、【鲜花调】、【小郎儿】、【倒板浆】、【剪靛花】、【杨柳青】、【莲花落】、【马头调】、【孟姜女】、【玉美人】、【粉红莲】、【太平年】、【小玉娥郎】、【八段锦】、【打牙牌】、【梳油头】、【摘石榴】、【梳妆台】、【泗洲调】、【闹五更】、【西北乡】、【寄生草】、【刮地风】、【剪靛花】、【京垛子】、【哭皇天】、【银纽丝】、【绣花灯】等数十个,还有【软平】、【叠落】、【鹂调】、【南调】、【波扬】五大经典曲调。无论大调或小调,单独演唱的,均为单支。
@梧桐子家乡 http://www.wutongzi.com/kan/jiangsu/lianyungang_haizhou.html
@网络营销能力秀 http://abc.wm23.com/gejiale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