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道光八年《泰安县志》载:“燕语城”又名“怨女城”。遗址在泰安市岱岳区化马湾乡城前村北200米处,泰安第十八中学东墙外,现存一条南北长一百多米的高土垄子。
据传:春秋时期,这里是康王的城池,因为康王懂鸟语,常与燕子言语,时间长了,住在城里的人也都能说出几句燕子的语言,因此这座城堡叫燕语城。
又传:古时候,在徂徕山东麓的一座山峰上有个康王在山上修寨、修殿,在山上培养了“天兵天将”,后又在山下不远处修了座城池,康王从此把家搬到这座城里来住,凭着调动天兵天将的本领,保卫这座城池。如果敌兵来犯,只要敲响城楼上高悬的云牌,徂徕山上的大蚂蜂便倾巢而至,再用旗帜挥向敌兵,遮天盖地的蜂群就飞入敌阵,把敌兵蜇得鼻青脸肿,败阵抱头鼠窜。
康王有一位很受宠爱的女儿,不管做什么事总是由着自己的性子干。有一天,康王出外赴宴,临行前再三叮嘱女儿“千成不要敲响城楼上那块云牌”。康王走后,女儿对父王嘱咐的事感到有些纳闷,百思而不得其解。于是便亲自登上城楼敲响了云牌。刹那之间,徂徕山上的蜂群闻讯而至,盘旋在城堡上空请战,女儿见此情景不知所措,蜂群飞旋了很久,才无奈地离去。从此,调遣天兵天将来助战的法宝再也不灵验了。康王对女儿拿军机大事当儿戏的做法大加埋怨,这是“怨女城”的传说。后来康王在作战中大败弃城而逃,才有泥马渡康王一说。
泥马渡康王的传说:康王自从失去了天兵天将的相助以后,屡遭败仗。无奈只好弃城跨上宝马沿御大道向东南飞驰而逃,跑出十几里,只觉得人困马乏,见路旁有个大湾,湾水清澈见底,荷花盛开,就下马小憩。不想马到湾边饮水,只见湾里清水不时混浊起来,一会宝马便化成一堆烂泥。从此,这个湾的水再也不那么清澈了,人们称这湾叫化马湾。康王见宝马化了,仰面高呼:天灭我耶!又步行跑到新泰果都城,被敌兵追上,割掉脑袋。所以果都城也称掉头城。这便是泥马渡康王的传说。后来在湾附近有些人家居住,逐步成为化马湾村,1985年12月,泰安市郊区调整区划,始建化马湾乡。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