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稷若先生的才气胜过孔子。”曲堤人都这样说。
传说孔子当年到齐国来,在离济阳城东北十三公里的曲堤有个五十米高四十米见方的土台上,突然听到了“韶”(韶是齐国的舞乐)的乐声,此乐甚是好听,孔子对其迷到了“三月不知肉味”的程度。孔子恋其台,在高台古庙里教书多年。后人为了纪念孔子,元代年间,重修高台,兴建了大成殿,从此起名为“闻韶台。”由于孔子在此讲过学,后来无人再敢从“闻韶台”做学问。
清朝年间,博学多识的神人张稷若来到了“闻韶台”做学问,他谈古论今,指点迷经,皆有独到见解,人们十分崇拜他,称赞他说:“当年的孔子又回来了。”张先生不仅学术造诣颇深,还精通“奇门遁甲”,课后闲遐,经常给曲堤民众相看阴阳,择选良辰吉日,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更加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一日,曲堤街刘姓农夫连水欢天喜地来“闻韶台”拜见张先生,说他的那根“独苗”——“狗剩”近日要娶亲,求先生找个大吉大利的日子。张稷若素日很敬重刘连水老汉。刘老汉命不济,早年丧妻,他一把屎一把尿把儿子养大,学会了做饭,缝缝补补,既做父又当母,好不容易,儿子“狗剩”大了,两个光棍一床被,日子过得好艰难,但人穷志不短,听说“闻韶台”来了个好先生,就把儿子“狗剩”送去了,勒紧裤腰度饥寒,供养孩子念书。“闻韶台”书院里众多学生,都是大家子弟,唯“狗剩”小棉袄子一抽腰裤子补丁围一遭,自然遭到人家奚落,可偏偏穷人家的孩子争气,就“狗剩”的学业出类拔萃,深得先生偏爱。刘老汉要给“狗剩”办喜事,先生着实从心里欢喜,赶忙翻开了黄历。他一边看,一边想:“穷人家娶媳妇没什么奢侈准备,还是越快越好,但刘老汉为人一辈子不容易,男婚女嫁是家中大事,也该让刘老汉光耀光耀,露回脸。”心里想着,手里翻着,突然两眼一瞪,扔下黄历,拍案而起,惊叫到:“好日子,好日子,皇道吉日!”“啥日子?”刘老汉也激动了,忙问。“明天!”张稷若说:“明天是个黄道吉日,千万不要错过。”刘老汉斗大的字认不了几个,十分信奉张先生,张先生说好就没有歹,他谢过张先生赶忙回家请媒人,贴喜对,准备迎亲家去了
翌日晨,清朝皇帝乾隆与大臣刘庸下江南私访路过曲堤街,偶然听到喇叭声声,锣鼓阵阵,问及何事,知有一农夫娶亲的花轿来了。乾隆皇帝甚是纳闷:“今天是个‘鬼日’子,怎么能娶亲,这是哪号野先生给看的好日子?”‘鬼日’,即鬼神的节日,大鬼小鬼全放假,尽情享乐。鬼日娶亲,最忌新娘上马下马这两关。良辰吉日娶亲,须上马金,下马银,买的是鬼路钱,而“鬼日”里娶亲,上马金,下马银就没用了,因为专司婚嫁的大鬼小鬼都不在岗位,那些专爱作乱的各路鬼神都来看热闹,说不定会闹出什么麻烦来。乾隆皇帝好奇,于是领着大臣刘庸,偷偷来到贴了喜联的刘老汉门前,混进了人群,想看个究竟。
迎亲的花轿回来了。鼓乐齐鸣,吹吹打打,好不热闹。新娘下轿蒙头红掩面,羞羞答答,三寸金莲步履轻盈,新郎满面春风,英俊潇洒,同娘子并肩来到香烟袅袅的供桌前,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同入洞房。人们欢呼,人们称赞,正是喜气满天,一切都那么顺当自然。
“这就怪了,鬼日里娶亲怎么没遇到一点麻烦?……”乾隆小声问身边的刘庸,刘庸摇头不语,道不出个所以然,而站在乾隆身后的一个白胡子老头这时小声耳语说:“虽是鬼日迎亲,但因龙虎做阵观看,岂有鬼神作怪之理,自然顺当。”乾隆一下子省悟过来,他身为当朝皇帝是龙,刘庸身为大臣是虎,岂不是“龙虎做阵?”乃至再回头问那白胡子老头:“先生贵姓……”那白胡子老头不知何时不见了。再打听,才知是曲堤“闻韶台”张稷若先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