碣石善堂1

家乡区县: 汕头市潮南区

在陆丰市碣石镇,提起“善堂”,几乎无人不竖起大拇指。人们会告诉你,镇上不少道路是善堂修的,还有谁家寡妇多年来靠善堂接济度日……善堂的故事实在太多了,很多居民随口都能讲出几个,而每个都感人至深。

善堂是自发产生的民间慈善机构,在该镇的历史已有265年。265年间,善堂历经天灾、兵乱,非但没有消亡,影响反而日渐巨大。镇上有几十个老人每天在善堂集中待命,“年轻”的60多岁,年老的超过90岁。他们都是善堂的义工,修桥铺路、收尸埋骨、救急救难、收弃送养,从没领过一分钱报酬。

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初至今,同德善堂修路总面积达7.64万平方米,付出修路款156万多元,义工因修路出工达2.69万工日。仅今年第一季度,该善堂发放的救济大米就达16.6吨,救济金1.6万元,受益总户数超过900家。

建路修路快又好

碣石是个沿海重镇,很多年前政府就在这里设立了“卫”(相当于现在的军区),与天津卫齐名。在这古镇上,只要一提起善堂,几乎所有人都会肃然起敬,立马竖起大拇指。镇上任谁都知道,善堂主要做三件事:修路筑桥,收尸埋骨,救急救难。这纲领是260年前创建善堂的祖师定下的,任何后人都无权更改。善堂的义工有数百名,上至90多岁的老翁,下至十来岁的娃娃,做好事都是义务,从不收一分钱。

镇上所有的居民都知道,镇区最好的路是锦江大道,而锦江大道是由两间善堂合修的。这条长800米、宽14米、路面厚度达25厘米的水泥路原先只是一条石板路,崎岖不平,一下雨就很滑,经常发生车祸。

一回忆起重修锦江大道的场面,同德善堂董理卢松就不由自主地兴奋。那是2003年12月,面对这样一项大工程,卢松原本是有重重顾虑的:120万元的总投资,靠两间善堂怎么出得起这钱?没办法,善堂只好先开工,边修路边募捐。在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善堂立起大大的“乐捐箱”。令卢松没有想到的是,群众反应十分强烈,仅几天时间就筹集到130多万元资金,最多的一笔捐款高达30万元。袋中有了钱,心里就踏实,善堂的义工们没日没夜地干活,只用了月余,不但锦江大道修好,一条与之垂直的300米土路也被改造成水泥路。

除大路历历可数外,善堂修补的小路不计其数。比如介于两三条村之间的土路,由于谁都没有义务修,便只好任由它崎岖泥泞下去,百姓叫苦不迭。此时善堂出面了,买材料、派义工,路很快就平整一新。几条村过意不去,有时还会凑些钱送给善堂。

还有邻里几十家准备凑钱修家门口的路,却因为锱铢必较,怎么也谈不拢。最后只好把钱统一交给善堂,请善堂出面来修,所有矛盾都迎刃而解。因为善堂深得大家信任,路不管怎么修都是出自公心,决不会偏向谁。于是路很快修好,邻里间皆大欢喜。

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初至今,同德善堂修路总面积达76400多平方米,付出修路款156万多元,义工因修路出工达26900多个工日。而凡是比较大的项目,都要同德和同信两家善堂合作。

救急救难得民心

在百姓中影响更为广泛的,是善堂的“救急救难”。谁家有个小灾小难的,或是揭不开锅了,找村委会开个证明,都能在这里领到几十元至1000元不等的救济金或数十公斤大米。除临时救济外还有固定救济:同德善堂目前的固定救济户有72家,每家每月发放50公斤大米和100元现金。但游手好闲者在这里却绝对找不到饭吃:四肢健全有劳动能力的乞丐,第一次登门可能会讨到一顿饭吃,下次再来就讨不到任何东西了。

卢松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从2001年初他上任至2004年11月,同德善堂共发放救济金28.47万元,救济大米290吨。今年第一季度,该善堂又发放救济金1.6万元,救济大米16.6吨,受益总户数超过900家。

陈HaoXin(2014-11-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