碣石善堂2

家乡区县: 汕头市潮南区

一年收尸数百具

今年4月11日清晨,早起晨练的陆丰市碣石镇居民吃惊地发现:浪迹于胡同里弄间的诗书居委会光棍汉卢敏斌突然暴尸街头。有人报了警,警方调查后认为卢是因病死亡,与他人无关。于是,同德善堂外务股长温坚和几名义工戴上收尸帽,将卢的尸体拉回装棺,埋进郊外善堂专用的骷髅坟。

温坚干这活儿已经多年。凡镇上出现无主尸体和骸骨,都由同信、同德两家善堂负责收埋。因为整个陆丰就数这两间善堂名气最大,有时邻镇的无主尸骨也通知他们收埋。善堂的祖师定下规矩:只要接到报告,哪怕是凌晨两三点,他们也要立马赶去。两间善堂每年收埋的尸骨数都达数百具,赶上开发荒山的年头,一年最多要重新收埋4万具骸骨。

故事之历史篇

千里购粮救孤儿

在碣石镇,笔者发现很多人随口都能讲出几个善堂的故事,而每个故事都感人至深。

“癸未年”在碣石历史上赫赫有名。那是1943年,碣石发生大饥荒,最多时镇内一天就饿死300多人。善堂的义工们虽然自己也饿得东倒西歪,但仍谨遵祖师定下的规矩,每天走街串巷,见到尸体就收殓埋葬。

在极端缺粮情况下,几乎每个家庭都选择了把最后一口饭留给孩子。因此灾难过后,镇内留下了许多孤儿。虽然自己尚处于危境中,同德善堂董理李云卿还是召集镇上各界热心人士,商讨救助孤儿的办法。因本镇已无粮食,最后决定由同德善堂牵头募集资金,到外地购粮救养孤儿。当时大饥荒刚过,又加上各地军阀割据,想买到粮真比上青天还难。无奈之下,筹集到部分资金后,同德善堂派出两位善友头戴善堂号笠、怀揣证明和批示文件来到葵潭镇,到原十九路军翁辉庭师长府上呈上证明,请求安排购粮事宜。翁辉庭看后即刻盖章签发,同意他们到里湖圩联系购粮。没想到,赶到里湖圩,才发现这里也无多余粮食可卖。第二天,他们又被介绍到“钱家寨”林族。林族诸位理事人员同意支援出售,立即分配存粮户将稻谷加工成大米。两善友连夜赶回碣石,将喜讯向李云卿汇报。因怕粮食半路遭劫,善堂又出面请驻碣保安团队部派兵保护,才算把大米顺利运回碣石。从碣石出发到粮食运回,善友们竟辗转走过千里路程。

这批被收养之孤儿现在都已是六七十岁的老人,许多人至今不忘同德善堂的救命之恩,始终坚定不移地支持善堂各项慈善事业。他们不但自己参加善堂的“文份”和“武份”,还时时教育子孙多捐钱粮,救济贫苦之人。

故事之当代篇

百五老人平陡坡

2002年9月,桥头村派人到同德善堂求助。原来,该村处于从碣石到湖东的交通要道上,从村中横穿而过的3.5公里路面因年久失修,狭窄且坎坷不平,还有个长100米的陡坡经常出事,最近一连轧死两个人。桥头村的人一讲起轧死人的事便痛惜不已:几个月前,该村一辆运石头的手扶拖拉机开到陡坡处上不去,村民老卢只好从车上走下帮忙往上推。没想到车没推上去,手扶拖拉机却从坡上倒滑,一下就把老卢给轧死了。事故发生没多久,悲剧又再次上演:还是因为推车,这次是东风卡车倒滑轧死了人。村支书、主任召集村民代表商议,都觉得靠本村力量无法修好此路,只好来善堂求助。

筹划已毕,当年9月27日,善堂修路大军出动,150多位老人义工参战,年龄最大的达83岁高龄。桥头村村民见这么多老人义务赶来帮他们修路,心中过意不去,立即有百余年轻人拿起工具,加入修路大军。现场设立“乐捐箱”,很快筹到8000多元现金。老人们请来推土机,把经常出事的陡坡铲平,修成水泥路,其余路段也用黄土拓宽垫平,前后只用了15天。从此,这段路上再没因车祸死过人。

车祸中去世的村民老卢是退伍军人,妻子李美珍早年间从外省嫁到碣石。老卢这一去,家中立马塌了天。经济来源没有了,李美珍整日只有抱着儿子痛哭。路修好后,同德善堂承担起抚养卢家孤儿寡母的义务,每月固定接济他们75公斤大米和100元钱,到开学时还帮儿子交学费。后来,见他们出行不便,善堂还将别人捐赠的一辆旧摩托车也送给他们。

残疾弃婴获新生

7年前的一天清晨,同德善堂的善友刚刚打开大门,就发现门口多了件包裹。抱起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名刚出生的残疾男婴:又黑又瘦,两条柔弱无力的细腿并拢长在一起,十分可怜。善友将孩子抱给善堂的董理。因善堂已很多年没有收养孤儿,董理一时也手足无措,只好召集协理们一起商议。商议结果是无论如何也要将孩子收养起来,先治好病再说。买回奶粉将孩子喂饱后,善堂很快联系到汕头的一家医院,给孩子做双腿分离手术。手术十分成功,只花了3000多元残疾男婴就变成了正常的孩子。从汕头回来后,善堂将孩子送给一林姓人家收养,抚养费全部由善堂支付。没想到去年孩子又得了脑膜炎,再次被送往汕头市的医院治疗,花了2000多元才治好。出院后,同德善堂的老人们打听到汕头市潮阳区和平镇有间报德善堂设有孤儿院,在那里生活的孩子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就将孩子送往报德善堂收养。

记者视角

善堂:诠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749年,在地球的历史上可能只是一瞬间,但在人类历史上却绝对算得上“悠久”。起码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里,749年就横跨了6个朝代,从封建社会一直到社会主义社会。

749年,漫长的历史。“善堂”两字,在潮汕这片肥沃的平原上生根、发芽、成长、壮大,其影响甚至超越国界,在美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开花、结果。

能合理解释的原因只有一个:“善堂”真正把百姓的利益放在了首位,它植根于百姓的心中,它体现的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749年间,善堂虽历经天灾、兵乱,非但没有灭亡,影响反倒日渐巨大。

陪同采访的朋友担心:强调善堂的作用会不会弱化政府职能?笔者认为纯属杞人忧天。观善堂今日所做之事,主要集中在修补道路、救急济困、收埋无主尸骨和调解邻里纠纷,一言以蔽之,不外就是为众乡亲排忧解难,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新历史时期的继承和光大,值得颂扬和肯定。1943年,碣石大饥荒中善堂能有那么“威水”的历史,只是原本该政府做的事政府无力作为,只好由善堂来代行政府职能罢了。而今天,躬逢盛世,善堂只是政府职能的补充,在政府部门的运筹帷幄中,善堂有着发挥自身作用的广阔舞台。

我国目前尚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保障体制还很不完善,政府也无法拿出足够的钱使穷困者得到普遍的救济,由此引发出诸多矛盾和社会不安定因素。而善堂的存在,恰好在某种程度上十分到位地弥补了这些不足。这种弥补,对我们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而当地官员在接受采访时,对善堂所发挥的作用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陈HaoXin(2014-11-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