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编辑
刘巴(170-222年),字子初,三国著名政治家、经济学家,荆州衡阳郡蒸阳县(今衡阳市衡阳县)人。出身官宦家庭,少以胆识才华闻名。荆州刺史刘表多次要提拔他,并举荐为“茂才”。他见刘表非英明之辈,均辞谢不就。刘备攻取西蜀后,任刘巴为左将军西曹椽[1] 。刘备曾称“子初才智过绝人”,诸葛亮也曾说:“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称汉中王,任刘巴为尚书,代法正为尚书令。公元221年,刘备称帝,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祗,凡诸文告策命,均出自刘巴之手[1] 。
2人物事迹
编辑
刘巴,字子彻,荆州衡阳郡蒸阳县(今衡阳市衡阳县)人。出身官宦世家,其祖父刘曜,曾任苍梧太守。父刘祥,曾任江夏太守、荡寇将军。刘巴少时就早慧聪颖,很有才干,却养成了恃才傲物的个性。虽然同姓刘,但他一直瞧不起刘备“织席贩履”之出身,因此藐视刘备[2] 。
十八岁时,刘巴就在荆州担任郡署户曹吏主簿[2] 。当时刘备正好来荆州投奔刘表。博学多才的刘巴当时已经很有名气,刘备叫自己的外甥周不疑去向他求学,刘巴拼命推辞掉了,说:“我那点学问真算不了什么,你让你外甥拜我为师,就好比摧毁了鸾凤之艳丽,一头扎进燕雀的小天地,这怎能让他变得更聪明呢?”搞得刘备灰头土脸的很没面子[2] 。
在决定三国鼎立命运的赤壁之战前夕,刘备与曹操大战于长坂坡[2] ,结果刘备被曹操打得大败,刘备带领广大老百姓开始逃难,荆州士族们也都跟着刘备走,加入了逃难的大军,只有刘巴一个人往北上,去找曹操。可见他确实反感刘备,宁从“明为汉相、实为汉贼”的曹操,也不愿意跟着皇室后裔的刘备。
曹操对名士刘巴的前来投奔自然是喜出望外[2] ,任命他做丞相掾(助理),后来曹操派他去招抚衡阳、长沙、零陵等地,对其非常重用。想不到,刘巴的运气真的很糟,赤壁之战中曹操惨败,刘备夺得衡阳、长沙、零陵等郡。
刘备入主衡阳后,听说刘巴也在这里,爱才之心又油然而生。求贤若渴的刘备不计前嫌地去拜访刘巴,才发现刘巴逃走了,而且逃得很远,逃到交趾(今天的越南)。
原来,由于招抚衡阳、长沙、零陵等地的图谋失败了,刘巴无法回去向曹操交差,只能一逃了之。在其出逃之前,诸葛亮曾情真意切地写信劝他归顺刘备,刘巴却回复:“受命而来,不成当还,此其宜也。足下何言邪!”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使“先主深以为恨”。
刘巴逃到越南还不够[2] ,怕刘备通过渠道找到他,改姓为张。《零陵先贤传》记载:巴入交趾,更姓为张。与交趾太守士谿计议不合,乃由牂牁道去。为益州郡所拘留,太守欲杀之。主簿曰:“此非常人,不可杀也。”主簿请自送至州,见益州牧刘璋,璋父焉昔为巴父祥所举孝廉,见巴惊喜,每大事辄以咨访。
刘璋本来是亲曹派[2] ,派张松去对曹操表明态度。不料因为张松其貌不扬,曹操对他冷冷淡淡,憋了一肚子气回来的张松便劝刘璋和刘备合起来对付曹操。刘璋没什么主见,也就同意了。
入幕刘璋的刘巴[2] 给了刘璋一个很有战略眼光的建议:不要接纳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巴闭门称疾。”(见《零陵先贤传》)
在政治上极为幼稚的刘璋[2] 没听刘巴的逆耳忠言,张松暗通刘备的事情败露后,刘璋才明白刘巴当初的意见是正确的。但此时大势已去,益州果然很快被刘备收入囊中。刘备围攻益州时,曾号令三军:“谁敢加害刘巴,就灭他三族。”后来,士兵们拿住了无法逃身的刘巴,刘备大喜。
刘备再次盛情相邀[2] ,诸葛亮也写信对刘巴苦言相劝,走投无路的刘巴只好谢罪归附,被刘备任命为左将军西曹掾(刘备此时的主要官职是左将军,西曹掾主管府内官吏的任用)。诸葛亮对此也十分高兴,因为自从刘巴上任以后,诸葛亮的工作负担减轻了很多。刘备称汉中王后,以刘巴为尚书;法正去世后,又将刘巴晋升为尚书令,负责处理日常政务。
由于刘巴总是不搭理张飞[2] ,张飞为此很愤懑,两人关系一直很紧张,诸葛亮曾劝刘巴对这位皇弟客气些,但刘巴也不买账。很重桃园结义之情的刘备对刘巴的这一点很反感,他对诸葛亮说:“刘巴这个人才智超人,如果无人替代,那么就用他,如果有人替代,那么就不必用他了。”
诸葛亮回答[2] :“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彻远矣。”(见《三国志·蜀书·刘巴传》裴松之注)刘备闻毕才打消了放弃刘巴的念头。
关于刘巴冷落张飞这件事[2] ,东吴智囊之首张昭也站在刘备一边,认为刘巴这个人太过分。但吴王孙权却另有一番自己的看法,他说:“如果让刘巴随波逐流,取悦于刘备,他又怎能称得上是高士呢?”
刘巴为人节俭[2] ,不愿与人交往,只重公事。刘备登基时,所有文诰策命都出自刘巴之笔。刘继兴考证,其时有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伊籍“共造蜀科”之说:蜀科之制,由此五人所制。可见刘巴的能耐确实很大。
刘巴最大的贡献[2] 是在归附刘备后不久。史载,在刘备攻取益州之后,国库空空,刘备十分忧心。刘巴说:“小事一桩,三个动作搞定:一、铸值百钱的铜板通行;二、统一全国物价;三、实行公卖制度。”(巴曰:“易耳,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巿。”)刘备从之,数月之间,府库充实[2] 。
刘备称帝的第二年,即蜀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巴病逝[2] 。
3人物生平
编辑
少有才名
刘巴,三国著名政治家、经济学家,衡阳郡蒸阳县(今衡阳市衡阳县)人,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父刘曜曾为东汉苍梧郡太守,父亲刘祥亦任江夏郡太守、荡寇将军。刘巴年轻时就很有名气,时荆州牧刘表多次征用,并推举刘巴为茂才,刘巴都不应就。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南征刘表。八月,刘表病逝,其子刘琮接任荆州牧。九月,曹操进至新野,刘琮决定投降。此时寄居荆州屯兵樊城的刘备听闻刘琮投降后率众南撤江陵,后又退往夏口。荆楚一带的名士很多都跟从刘备而去,刘巴却北上拜会曹操。曹操任命刘巴为掾,让其招纳荆州南部的衡阳、长沙、零陵、桂阳四郡。[3-4] [5]
辗转四方
光荣《三国志11》刘巴
光荣《三国志11》刘巴
不料,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十二月,曹操在赤壁为刘备、周瑜与程普率领的联军击败,刘备趁胜占领了衡阳、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刘巴不能复命,想逃至交州,再想办法回去曹操处。当时诸葛亮在临烝,刘巴写信给诸葛亮道:“我刘巴乘危历险,本想应天顺民,让荆州诸郡归顺曹公,让天下重归一统。可众人太看重道义,要么考虑私利,这不是我的智谋所能规劝的。实在没办法的话,我就浪迹天涯,乘舟游于大海,再也不管荆州的事情了。”诸葛亮追书劝说刘巴道:“刘公雄才盖世,已据有大部荆州土地,众人莫不归心,天意人事,孰去孰就,已经十分清楚了,你还想到何处去呢?”刘巴说道:“我受曹公使命而来,不成功便回去,这是理所当然的,你又何必过问呢?”于是前往交趾郡。刘备得知刘巴远走交趾之事后,深以为恨。[6-9]
刘巴到了交趾后,把姓氏改为张。后来又与交趾郡太守士燮意见不合,于是经由牂牁道进入益州,在刘璋手下任职。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刘璋想请刘备进入益州以讨伐张鲁,派遣法正去迎接刘备。刘巴进谏到:“刘备勇力过人,让他进入益州必然会造成祸害,不能请他进来。”等到刘备进入益州后,刘巴又向刘璋进言道:“如果让刘备去讨伐张鲁,相当于将老虎放归山林。”但刘璋都没有听从刘巴的意见,刘巴唯有闭门称疾。后刘备果然兵发刘璋,夺取益州。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夏,刘璋败战投降,益州落入刘备之手。[10-13]
终归雄主
刘备进围成都时,命令军中到:“如果有谁危害到刘巴,我将诛杀他三族。”刘备夺取益州后,刘巴向刘备谢罪认错,刘备展现出大度的气概,并没有责怪刘巴,而且为得到刘巴这样的人才而高兴。诸葛亮也多次称赞刘巴的才能,刘备任命刘巴为左将军西曹掾。[14-15]
当初刘备与刘璋开战时,与众将士有约定:“如果大事能成,刘璋府库里的东西任你们拿去,我是不会干预的。”等到攻下成都时,将士们都扔下武器前去府库拿取宝物,致使军用不足,刘备非常担心。刘巴向刘备建议道:“此事很容易就能解决,只需铸造铸值百钱的铜板通行,统一物价,并实行公卖制度就可以了。”刘备听从了刘巴的建议,果然数月之间,府库得以充实。刘巴又与诸葛亮、法正、李严、伊籍共同制定制定《蜀科》,奠定了蜀汉政权的法制基础。[16-17]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秋,刘备自称汉中王,任命刘巴为尚书。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尚书令法正病逝,刘巴接替其成为尚书令。公元221年(章武元年)四月,刘备称帝,刘巴为刘备起草了登基时所需的各种祷文、诏诰、文书。[18-19]
清高之士
刘巴为人清廉简朴,从不治理家资产业,又自认为不是一开始就跟从刘备,害怕受到猜忌嫌疑,所以为人恭顺安静、沉默寡言,朝堂之下从不和人私底下有交往,非公事不谈,但刘巴清高的性格依旧张扬不变。[20]
刘备手下将领张飞曾经到刘巴处就宿,刘巴却不理会张飞,使张飞十分恼怒。诸葛亮对刘巴说:“张飞虽是武人,但他非常仰慕先生你。主公正召集文武人才,以成就一番大事业。先生你虽然天性清高,但也应该放低一些格调吧。”刘巴回答道:“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怎么能教我去和一介武夫交谈了?”刘备听闻后异常愤怒。东吴的张昭也曾和孙权谈论此事,张昭认为刘巴心胸过于狭隘,不应如此抗拒张飞。孙权则说道:“若让刘子初随世俗沉浮,为了取悦玄德而结交张飞,怎么能称得上是高士呢?”[21-22]
公元222年(蜀汉章武二年),刘巴逝世。刘巴逝世后,曹魏尚书仆射陈群给蜀汉丞相诸葛亮写信,探问刘巴的情况,在信中称呼刘巴为“刘君子初”,可见陈群对刘巴之尊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