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之城-----青岛

家乡区县: 青岛胶州市

                               不老之城------青岛

  秦朝时期[编辑]
  前221年,秦国灭齐国统一中国,今青岛地区分属胶东郡(都即墨,辖即墨、不其等县)和琅邪郡(治琅邪,辖琅邪、黔陬、计斤等县),秦末又析置胶西郡(治高密)。胶东郡属地基本为今胶东半岛的范围。琅邪郡为东部沿海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秦始皇曾三次巡幸,修建琅琊台,派遣徐福东渡朝鲜、日本;秦二世也于前209年巡幸至此,同年陈胜吴广起义,齐地旧贵族起兵占领齐地。

  汉朝时期[编辑]
  前206年4月,汉朝灭秦朝,今青岛地区分属胶东国、胶西郡和琅邪郡;5月,新封胶东王田市前往胶东就国,齐相田荣不满项羽分封而杀田市后,遂自立为齐王,后田横继任。前202年,发生田横五百士殉义事件。汉高祖废胶东国,复置胶东郡,治即墨,辖即墨、郁秩、卢乡、平度、下密等县。曾为胶东王的刘彻即位汉武帝,多次巡幸琅邪、不其(今城阳区),见明堂于女姑山,先后派人入海求仙。前181年,改置琅邪郡为琅邪国,文帝时废除。前128年,平度县改置平度侯国;前110年置皋虞侯国,同年再置祝兹侯国,前105年废除。前82年,今即墨境内置温水侯国,前72年废除。前70年,河南郡以东49郡国发生大地震,死六千余人,琅邪城郭、琅玡台、秦汉行宫、宗庙、港口全部毁坏;自此,琅邪衰败,郡治先后迁往今诸城、临沂。王莽新朝曾对辖地进行过一系列的“废并改”,后期爆发吕母起义和樊崇赤眉起义,新朝亡后全部恢复。张步在不其起兵反汉,今青岛地区全部成为其属地,后被击灭。不其侯伏完之女伏寿被册封为汉献帝刘协的皇后,后于214年因不满曹操专权被杀并导致伏氏被诛族,不其国废除。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隐居不其山下,筑书院,讲学授业,门徒达千人。

  三国南北朝时期[编辑]
  三国时期,今青岛地区属魏国青州管辖。胶州湾东部属东莱郡,西部属城阳郡(后析置平昌郡)。晋武帝置长广郡,公元296年城阳郡改置高密国,西晋亡后,相关诸国被废除。十六国时期,建置关系变化无常,大致属北青州和徐州管辖。公元468年,发生宋魏不其之战,北魏获胜,今青岛地区全部成为其属地。488年,王伯恭率万人在崂山起义,自封齐王,后被击灭。此间,青岛地区战乱不断,社会动荡,灾害频发,民不聊生,居民或举家南迁或被迫服役,致使人口下降,社会经济受到重创。

  隋唐时期[编辑]
  公元583年,今青岛地区隶属胶州;585年,胶州改称密州。601年,今平度地区隶属的长广县改称胶水县,隶属莱州;607年,密州改称高密郡,今胶南地区属之。唐朝中期,今青岛地区政治稳定,经济较为发达。公元620年,琅玡县被撤销,并入诸城;623年撤销胶西县,并入高密县,置板桥镇,该镇商船往来频繁,有着与东亚、南亚、西亚等地区的广泛贸易,成为北方大港,也是朝廷对高丽用兵的军需转运站,经济和军事地位都十分重要。758年,高密郡复名密州。其间,即墨等县均隶属莱州。到了五代十国时期,由于战乱政权更替频繁,板桥镇及其周边地区繁荣的社会经济逐渐趋于萧条。

                          

陶慧娟(2014-11-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