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地处边疆, 历史悠久,是蒙古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位于东北地区。也是中华民族灿烂璀璨的红山文化和富河文化的发祥地。通辽市的科尔沁草原,在五千年以前,那里就已经开始有人类的生息。三千年前,这里的古代居民已经进入了奴隶社会。据考证,这里的第一代居民是东胡族和山戎族,燕国为抵御东胡人入侵,而修筑的燕长城遗迹,如今在通辽市的奈曼旗。库伦旗内清晰的看得到。这证明最晚在春秋中叶,东胡人已经开始了通辽古代文明。后来,东胡人为燕国中败。秦王朝统一中国后,通辽的中南部地区属于辽东郡与辽西郡管辖,变成了秦的一部分。
在西汉初,匈奴主宰了包括通辽境内的大漠南北广大地区,继之而起的是被匈奴控制的东胡族的后裔鲜卑和乌恒族。汉武帝时,曾三次出兵匈奴后获胜,使通辽同内地的联系更为密切,大大促进这一地区生产力的发展和繁荣。东汉末年,鲜卑族首领檀石统一了鲜卑各个部落。建立了部落军联盟。包括大漠南北的广大地城,科尔沁草原也属于军事联盟的一部分。南北朝时期,在鲜卑族生活了近五百年的科尔沁草原上,又兴起了新的民族契丹,契丹自4世纪中叶,就游牧与西拉木伦河。唐朝初期,形成部落联盟,受唐朝控制,在隋唐之际,当时的通辽都以契丹人为地方长官。各民族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超过以前任何时期,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到了辽代,通辽的畜牧业特别发达。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金国,通辽纳入了蒙古帝国的版图。到了元朝,通辽归辽阳行中书省大宁路管辖。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哲理木盟10旗归北洋政府管辖。同时受东北三省监督和节制。伪满洲国时期,1932—1945年,哲里木盟先后改称兴安南分省、兴安南省、兴安南地区,分别隶属于兴安局、蒙政部,兴安总省。
1969年7月,哲理木盟划分为吉林省。1979年,哲里木盟复归内蒙古自治区。
1999年10月,撤销地级哲里木盟建制,成立地级通辽市,辖科尔沁区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