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m23.cn/mengning长清县人民在长期的生产与斗争中创造出许多具有地方生活气息的民间口头文学和民间艺术,展现了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的生活情趣和精神风貌。特别是有抗日战争中讴歌救国救民的共产党、八路军,批判揭露日军暴行的事例,这些都充分表达了劳动人民的爱憎之情,表现了劳动人民豪放、勤劳、聪慧的形象。从内容上看,有情歌、劳动歌、时政歌、儿歌;形式上又有歌、谣、舞之分。其语言亦朴实明快,形象活泼生动,乡土气息浓厚,便于流传。
许多流传于民间的玩艺如花棍舞、竹马舞、手龙舞、狮子舞、龙灯舞等深受人们的喜爱。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城乡张灯结彩,敲锣打鼓,举行花灯会演,附近村庄的花灯都一起进城表演。参加文艺会演的有军乐、民乐、秧歌、腰鼓队等,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长清居民多为明代永乐年间的山西移民。长清方言受移民影响较大,在语言上具有明显的地方特征。随着历史的发展,普通话的推广和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长清人们语言的地方特点逐渐消失。只有县境四周交通闭塞文化不发达的部分村庄,仍残留着地方语音的痕迹。仅记数例:“风”被读作“fo’er”, “麦”被读作“mei”, “星”被读作“xie’er” ,“瓶”被读作“pie’er”, “农”被读作“nu”,“影”被读作“ye’er”,“庄”被读作“zhua”,“半边”被读作“ban bie”,“小虫”被读作“xiao chuo’er”,“政策”被读作“zheng chai”, “没空”被读作“mei kuo”, “蛋青”被读作“dan qie’er”等等。
长清日常生活词语(俗语)丰富,有明显的地方特征(括号内为俗语)。如:马铃薯(地蛋)、花生(长果)、鲁莽(武怔)、骂人(卷人)、膝盖(胳拉拜)、外行(离把)、蚂蚁(蚁羊)、厨房(饭屋)等等。
长清的民间文艺中还有很多类似有趣的艺术,大家可以多多关注。
http://www.wm23.cn/mengning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