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老鹰茶 见证军民鱼水情

家乡区县: 南充阆中市

    盛夏,深入大巴山采风,催我无数次泪下的,是遍地俯拾即是的红军故事,而最让我回肠荡气的,却是每到一地,乡亲们热情地捧上的那碗碗老鹰茶。当年,红四方面军数万将士在大巴山浴血奋战,一举创建了中国第二大红色根据地,由此在这块英雄土地上积淀下来的红军的歌谣、红军故事深深地融入了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烹早茶是巴山人的传统习俗。每天清早一起床,年轻人下地后,老人或小孩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屋后的井中取一桶新鲜山泉水,用文火烹煮一大壶茶,夏天,放在阴处凉着,冬天,置于灶头温着。   红军离不开老鹰茶,老鹰茶滋养了川陕苏区的革命胜利。红四方面军在大万巴山反击刘湘的六路“围剿”、血战万源、强渡嘉陵江等战役中,是巴山的乡亲们用生命和鲜血将红苕饭、老腊肉和老鹰茶源源不断地送上前线,才保证了一次次胜利的获得。令我讶然的是,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的展橱里,我又发现了几簇早已干枯了的老鹰茶枝。解说员动情地说,最困难的时侯,乡亲们把刚下地的红苕种、土豆种都刨出来煮熟送上前线。实在无东西可食,老老少少便纷纷上山,将老鹰茶的嫩尖采回来,煮了给战士们充饥。女解说员哽咽地说,“老鹰茶是革命的功臣呵。”  

 

    在巴山人的生活字典里,老鹰茶既是好茶,又是良药。1934年初春,大巴山山区突然蔓延一种叫“窝儿寒”的疫病,村子中一家老老少少全都染病不起的,不在少数。红军各个连队也病号成片,战斗力锐减,一时急坏了总部领导。红军卫生队立即和当地的老中医会诊,确定用老鹰茶和柴胡等中草药熬水喝遏制病情。红军战士们攀峭壁采药、下河淘药,以连队、村寨为单位用红军平时煮饭的大铁锅熬药,刹时间,千里大巴山弥漫在浓浓的药香里。很快,一个个山村又恢复了生气,部队也重现了生龙活虎的本色。   巴山,在那段难忘的岁月里,贫苦人家谁没有用老鹰茶招待过红军。在“盼红台”附近的一个村子里,我们遇到了一个叫冉红妹的流落女红军。每天一大早,老人便要烧一壶老鹰茶,再在村口放一张桌子,摆好茶碗,眼里噙着泪花,望着当年红军走的方向深情地唱着《十送红军》。她的儿女们说,老人数十年如一日,就这样风雨无阻。1945年早春,给地主家当童养媳的她好不容易挣脱枷锁从阆中的一个偏远山村跑出来参加红军。她刚穿上军服,就赶上红军强渡嘉陵江迎接中央红军入川。随总部摸黑渡江时,一枚炮弹突然在身边爆炸,将她震昏并埋进沙砾中。醒来已是第二天黄昏,她发疯似地循着红军的足迹往前追赶。结果,一进甘孜境内,还是被反动民团捉住。团总见她有几分姿色,便起了歹心。这天晚上,敌团总醉酒之后,钻进牢房意欲糟踏她。冉红妹闻到酒气,知其已醉,便趁其不备,一头将对方撞到墙上碰昏,再潜出魔窟,化妆后抄小路跑到通江,经人撮合,她与一位隐蔽下来的红军伤员结了婚。  

  世事变迁,大半个世纪过去了,她也早已为人妻、为人母乃至孙儿孙女绕膝,但是,她那份深入骨髓的红军情结,至死不渝。   红军文化是巴山的魂灵,老鹰茶是巴山的神韵。红军岩、红军洞、红军渡、盼红台等凝结着军民鱼水深情的红色景观,灿若群星般吸住了世界的眸光。而老鹰茶则如巴山的父老乡亲们一样,朴实无华,只知一味地为革命、为社会奉献着,只要有一捧土,就会顽强地生长,无怨无悔地

我的能力秀 http://wm23.cn/zhenghong

我的梧桐子 http://www.wutongzi.com/uc/76225009.html

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5127347283

付出,从不计较得失。

 

子意(2014-11-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