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月曾照古时人:阆中人落下闳

家乡区县: 南充阆中市

   最后一抹晚霞在天边消失时,青山和碧水悄然隐匿了白天的倩影,融化在越来越浓的夜色中,直到夜幕为大地披上神秘的面纱。远道而来的嘉陵江,在夜色中蜿蜒奔 流,天地间所有的生灵,仿佛全都在汇集在一江清波中,虽安谧文静,却万籁有声。此刻,我身在南充,面对被夜幕笼罩的山水浮想联翩。  

   天上的星星落在江面上,一片璀璨晶莹。白天的见闻,此时漾动于脑海,恰如眼前这闪动的星光。天上的很多星星,是以地上的人杰命名的。我想起了两个四川人,他们的名字已经成为夜空中行星的名字。一个是现代作家巴金,另外一个,就是南充人,古代阆中的天文学家落下闳。

   落下闳何许人?这个名字,很多人也许不怎么熟悉,但每个中国人的生活都和他的智慧有关联。落下闳生活的年代,距今已有2100多年。他曾经站在 嘉陵江畔,以他睿智的目光仰望星空,探索宇宙的无穷奥秘。他在天文学领域中的创造和发现,在当时奇峰突起,达到一个前无古人的高度。落下闳的“浑天说”, 是极富想象力的天文理论,他认为整个天体浑圆如一个巨大的蛋,天如同蛋壳,而地就像蛋黄。天上的日月星辰,每天都绕着南北两级不停旋转。他的理论,可贵处 在于承认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而且这种运动和变化是有规律的。他发明制作了浑天仪,用来证明他的“浑天说”。那是一架巨大的天文仪器,是当时世界上最精密的 天体观测仪,肉眼能看到的星座,都被精确地标刻在他的仪器上,仪器的转动,能演示出它们在天空运行的轨迹。在落下闳提出“浑天说”之后1600年间,世界 上一直没有其他理论比他的想像更接近宇宙的本相。西方的天文理论,直到十六世纪,仍然以“地心说”为正统。哥白尼提出“日心说”,还被认为异端邪说,他还 为此丢了性命。

    落下闳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并非“浑天说”,而是他主持制定的 《太初历》。西汉之前,中国一直延用秦以来的轩辕历,这一古老历法并不精确,无法准确反映四时交替和天象之变。当时执政的汉武帝决心修法,但京城的专家们 并无把握,没有人敢担纲改革旧法,制定一部新历法。汉武帝便昭告天下,征召能人。落下闳从嘉陵江畔风尘仆仆赶到了长安,推荐他来京城的是司马迁。一个从蜀 地边城来的籍籍无名的人,能否担此大任?落下闳并不在意京城达官贵人们怀疑不屑的目光,他经论满腹,成竹在胸,有备而来,对新的历法,已潜心研究多年。

    落下闳生活的阆中,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他用“连分数”的数学原理计算天文数据,合理地区分确定了一年四季的时令节气。当落下闳有机会表达自己的 看法时,人们顷刻刮目相看。落下闳主持制定新的历法,花了七年时间。新历法颠覆了旧历,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以科学方法实行的历法大改革,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较 为精密而完整的历法。汉武帝对落下闳制定的新历法非常满意,为之定名为“太初历”,并改元“太初”,在泰山举行隆重的封禅大典,庆贺新历法诞生。这“太初 历”,就是延用至今的中国农历。

    在阆中,落下闳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春节老人”,每年过春节时,当地百姓焚香设酒,祭拜这位“春节老人”。为何称落下闳为“春节老人”?在“太初 历”诞生之前,中国人的新年并无统一规定,华夏各地的“元旦”,并不在同一天。 “太初历”规定岁首为正月初一,这一天,就成为中国人的新年。两千多年来,春节一直是中国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正月初一,年之始,春之初,否极泰 来,万象更新。古老的春节,常过常新,是中国人一个永无休止的期待。

   落下闳作为制定“太初历”的功臣,为何没有封官加爵留在京城?史书少有记载,但阆中人知道。落下闳的志向并非做官,他更感兴趣的是天文。 “太初历”诞生后,落下闳辞官返乡,归隐故里。他心里很明白,与其在官场周旋,在朝廷看人脸色,不如回到嘉陵江边,回到山清水秀的家乡,朝观旭日,夜望星 空,自由翱翔在属于他自己的浩翰宇宙之中。

  我夜游嘉陵江,神思飞动。月亮从远山背后升起来,柔和的银辉泻在江面上,嘉陵江成了一条流动的月光之河。天和地,在月光里融化成一个整体。眼前 的奇妙景象,两千多年前的落下闳一定也见过吧,而他抬头望见的星空,和我今日抬头所见,应该是一样的情景。很自然地,想起了李白的《把酒问月》:“今人不 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我的能力秀 http://wm23.cn/zhenghong

我的梧桐子 http://www.wutongzi.com/uc/76225009.html

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5127347283

子意(2014-11-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