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坎名称由来:“未有赤坎,先有双忠”
湛江素有“未有赤坎,先有双忠”之说。双忠指双忠庙,其意是说未有赤坎地名时,已有双忠庙存在。据考证,双忠庙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而出现赤坎地名按清朝《阮通志》记载是道光二年(1823年),印证了此说。
双忠庙建在今南华广场小公园,二百多年前,这里是人迹罕至的海滩,双忠庙的建造有一段传说。清朝康熙年海运解禁后,海上贸易迅速发展。有一潮阳李氏商人与仆人乘船到南洋经商,途中遇台风沉船,幸好两人紧抱帆蓬,飘流到今南华广场获救。与此同时,也有两尊木头神像飘到沙滩。李氏商人认为是神保佑才大难不死,许愿有朝一日必定建庙供奉。事隔数年后,李氏在外行商发了财,不食前言,到原获救地建庙还愿,定名“双忠庙”。庙宇结构浓厚潮州色彩,青石基础,高台式彻墙,飞檐斗拱,琉璃瓦面,墩柱、梁架、石狮雕刻精致,正堂两尊神像金粉浓涂。
大门口石柱屹立,上方镶有石刻匾牌,正面是“双忠庙”,背面是“保障全潮”。庙前种榕树,台阶铺长石,堂皇壮观。此时,离庙不远的古老渡,已是商埠中心。时有闽浙、潮琼商人到此停船登岸,进行货物交易。李氏觉得大有商机,便定居下来并不断招引同乡来做生意,日久引聚定居成今天的潮州街,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还建起潮州会馆(今湛江市十一中内)。当时,这一带尚未有地名总称,人们根据西南多是坎头岗峦,加之泥土呈赤色特点,便起名赤坎。到了道光年,赤坎己“商船蚁集,懋迁者多”,“商旅穰熙,舟车辐辏”。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编写的《遂溪县志》己明确记载“赤坎乃遂南边陲一小镇也”,归属遂溪管辖。赤坎地名也正式确立,离双忠庙建庙已60多年了。
随着海水远退,陆地伸延,赤坎不断扩展,到了法帝入侵广州湾,赤坎已发展成繁华闹市。双忠庙周围大批建筑拔地而起,一些富有南洋亚热带特色的楼房相继建成,著名的有南华酒店、大中酒店、大宝石酒店等,其中南华酒店最具规模,楼高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座正路口,是这一时期建筑物的代表。与其相邻的双忠庙,仍是市民心中的尊神,终年香火袅袅。初种的榕树已绿荫如盖,成了市民乘凉休息之所,加之旁边开有一井,汲水市民络绎不绝,自然形成广场,便采用南华酒店的南华两字命名广场,1959年大跃进时,双忠庙被拆毁,后开辟建成小公园,仅保留有庙前石刻匾牌在湛江市博物馆收藏。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