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街道名称,往往是那个时代的历史印记,从中可以折射当时的社会风貌。赤坎作为古商埠,历史久远,其街道名称的变迁,亦反映出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变化。
赤坎开埠之初,因为濒临海湾,古老渡街与海边街,也许便是最早的街名。
清康熙、乾隆年间,浙、闽、潮、穗及高、雷、琼各处商贾云集此地,聚籍而居,因而也就有了福建街、潮州街、高州街等街名;而船商们祈望商贸畅通、航运平安,大通街、平安街、泰安街等街名也便应时而设。
随着赤坎商埠的繁荣,许多街名则反映了市集和行业的特征,如米行街、竹栏街、牛皮街、猪笠街、蕃薯街、鸡项街、盐埠街、染房街以及力行街、和尚街(多执道士业者)、三和街(曾有三和酒米店)等;有些街名则以建筑物为特征:如水仙街(有水仙庙)、关庙街(有关帝庙)、木桥街、井街等。这些街名有的已经更改,有的今天仍在沿用。
法殖时期,出现了一批殖民者命名的、带有浓厚西方殖民色彩的街名,如法国大马路、克伦索满街、巴士基街、麦那街、苏比街、范尔登街、杜美街等。
抗战胜利,我国收回了广州湾建立湛江市,因而把法国殖民者所起的街名全部废弃,重新命名了一批街名,有胜利路、光复路、中兴街、新兴街、兴汉路、兴国路、民族路、民权路、民生路等。此外,还有以人物名字命名的街道:除法殖时期曾出现的杜美街(杜美1942年任广州湾总公使)外,1946年,改原法国大马路为中山路;改原第一大马路(今民主路)为中正路;改原木桥街(今新华路)为卓英路(罗卓英为当时国民党广东省政府主席);改原医院路(今中华路)为向华路(国民党将领张发奎字向华)。解放后,除保留中山路之名外,其余以人物名字命名的街名均已更改。
一些街名则具纪念性,如九二一路,原名中国大马路。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8月18日中法两国签订《中法交收广州湾租地专约》,9月21日,广州湾受降仪式在赤坎举行,国民政府接收广州湾,广州湾从此归还中国。国民政府并宣布广州湾改名为湛江市,中国大马路因而改名为“九二一路”以志纪念。寸金路,因始于寸金桥而得名。寸金桥是赤坎一座著名的纪念桥,为纪念1898-1899年遂溪人民反抗法国侵占广州湾的斗争,1925年建成后命名为寸金桥,赋予祖国河山“寸土寸金”之寓意。
赤坎区自解放以来,仍大量沿用了原有的标志性街名,一些街名则作了更改。随着城区建设的发展,又不断更新和增添了新的街道名称,如跃进路(原环市路)、南方路、保健路、卫生路、教育路、创业路、新江路、新春路、新景路、吉祥路、拥军路、农林路、劳动路、海北路、北桥路、南桥路、椹川路、康顺路、康宁路等等,这些新街名都富有时代的气息。
“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卫兵带头更改了一批街道名称,如大德路改为反修路;光复路改为红光路;中兴街改为新兴街;三和街改为兴无街;大通街改为前卫街;平安街改为勤劳街;福建街改为朝阳街;和平路改为向阳路等等。1980年,这些被更改的街名均被恢复回原来的名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