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两头蹲”的婚居模式,是常熟地区90年代后期开始盛行的婚嫁特色。即男女结婚时,两边都办喜事,结婚以后两边居住,双方共同赡养双方的老人。
两头蹲大都是421家庭模式(即双方父母,双方和子女构成),婚姻结构以独生子女家庭为主,这种婚姻形式在计划生育政策贯彻较好的常熟地区普遍存在。两头蹲的父母双方,既不愿儿子入赘,也不愿意将女儿嫁出,因此发明了此种婚居模式。
从理论上讲,“两头蹲”的婚居模式,结婚以后可以两边居住,打破了男娶女嫁的旧框框。有利于打消人们重男轻女的陈规陋习,实现男女平等,有效缓解性别比失衡的问题。
不过据本人观察,在实际生活中,两头蹲也确实存在着一些弊病。导致两头蹲家庭的实际离婚比例要比传统婚俗家庭高的多。
首先,男女双方结婚以后两边居住,两边置办婚房,本身就是一桩高难度的任务。且不说置办两处婚房造成资源闲置浪费,加剧住房供求矛盾。
众所周知,在当前高房价环境下,房贷压力过大,普通工薪阶层购置一处婚房的首付款与装修都要花光自身积蓄,掏空父母的腰包。两处婚房的首付与房贷会压得年轻夫妇喘不过气来。
其次,两头蹲家庭普遍存在第一个孩子姓哪方,哪方家出钱出力要更胜一筹的竞争。这就存在着男女双方家长在经济能力上的竞争,如果说双方家长在婚前没有书面材料保障的话,肯定为男女双方结婚后的经济矛盾加剧隐患。
再说孩子的姓氏问题。也有两头蹲家庭孩子使用父母双方的姓氏,看起来是个实现男女平等的好主意,可现实问题依然存在。
就我的观察,使用双方的姓氏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孩子在父亲家里随父姓,在母亲家里随母姓。(在户籍制度不严格的过去,这种做法有一定的可行性,在身份证、户籍早已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当下,势必给当事人带来诸多不便)。
二是孩子同时使用父母双方的姓氏。且不说同时使用两个人的姓氏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如果单姓变双姓成了风尚,几代人以后,我们比外国人的一长串姓名或许还要长。岂不给生活带来更多不便?
常熟地区“两头蹲”的婚居模式,延续和改革了人类文明生存文化,是在现有政策下婚嫁习俗的巨大进步。本身值得肯定,并且获得社会群体的认可。其实如果说能在进步过程中加以改进的话,值得全社会推而广之。
1;孩子的姓氏问题。
男女双方家长要有契约观念,现在80,90后独生子女政策多可以生两个,孩子哪个姓男方、哪个姓女方,根据双方家庭自由商量,(一般是第一个孩子随父亲姓,第二个孩子随母亲姓)每家可以不一样。但一定要在婚前有书面材料约束。
2;两边置办婚房问题。
这其实不是问题,量力而行,小两口双方家庭环境殷实,各买各的房。退一步双方合买房。再退一步就是各住旧房了。但同样一定要在婚前有书面材料约束。最好做个婚前房产公证为好。
3;礼金问题。
可以双方建个婚后保障基金,如男方出10W礼金,女方也出10W,存个20年,存折和密码由双方家长分别保管,双方婚姻存续其间不的动用,20年后用作小孩成家费用。可一定要书面材料约束婚姻不存续如何分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