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记忆——贵州龙博物馆

家乡区县: 黔西南州兴义市

贵州龙遗址位于兴义市区顶效镇绿荫村。贵州龙是生活距今2.4亿年前的水陆两栖爬行类动物。1957年5月,中国地质博物馆胡承志先生在兴义顶效绿荫村发现该动物化石,后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杨钟健教授研究,命名为“贵州龙科贵州龙属胡氏贵州龙”。此后,科研人员在同一地区采集到大量贵州龙化石。同时还发现不少鱼类化石,经研究分别命名为“东方肋鳞鱼”、“贵州中华真鳄鱼”、“兴义亚洲鳞齿鱼”等。
现保存在州市有关部门的龙、鱼化石藏品近千件。1995年4月,经中国科学院专家鉴定,将其中226件定为国家级珍贵文物,其中有一级龙化石17件、二级35件、三级112件,二三级鱼化石62件。《光明日报》于同年5月27日头版头条报道,此后国内外许多广播、电视、报刊亦作了报道,贵州龙动物群化石在国内外引起轰动。
贵州龙博物馆建在顶效的贵州龙遗址景区,占地11亩、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馆名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登月计划“嫦娥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所题。馆内不仅陈列已经出土的各类贵州龙动物群化石和岩石标本,而且还用图表模型和现代声、光、电技术,表现地质构造、地壳、古地理概况等种种地质现象、规律。
贵州龙博物馆,2002年开始筹建,2003年9月29日开馆。占地面积7334平方米,馆舍建筑面积800平方米,距馆址300余米的浪慕山包上建有科学发掘面一个,馆藏各类化石标本415件,另有61件保存在发掘现场。现藏标本经专家鉴定分为7类,其中贵州龙化石产生在2.4亿年前,海百合化石生成于距今4亿多年前。贵州龙化石于1957年7月被发现,1965年被命名。贵州龙博物馆属收藏和科普教育博物馆,是研究我国三叠纪水生爬行动物的基地之一。
2003年,州科协和州教育局将它定为全州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中国科学院将它定为“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考站”;2004年,国土资源部将它定为“国家地质公园”;2006年,贵州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科协将它定为全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蜗牛没有壳(2014-11-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