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烧饼,古称“胡麻饼”。始见载于东汉刘熙《释名》。胡麻饼在汉、唐时期已成为“俗家皆然”的食品。大厂的芝麻烧饼在京东很有名气,且分布面积较广,不光夏垫、北坞、南寺头、陈辛庄、大厂等较大回族村庄,各乡镇各村,都普遍开有烧饼铺。手艺一家比一家好。烙出的烧饼个大、层多、酱厚、芝麻匀。一般是特制土炉灶,先烙后烤,火候匀,烤熟之后呈鼓包状,趁热食用,外酥里软,酱香芝麻脆,让人百吃不厌。多年来,大厂的烧饼铺早已开到了天津、北京等大中城市,一直受到京城食客的欢迎和赞誉。
油香是一种油炸食品。回族家庭平时不做,一般只在宗教节日,或家中遇有婚丧嫁娶、至亲长辈周年、生孩子、盖房、大病初愈、亲人团聚等重大事情才会炸制油香。制作油香,标志着要表达某种心愿──或感谢真主的恩赐,或祈祷真主豁免罪过。因此上,参与制作油香的妇女,必须提前到清真寺沐浴全身(也称“大净”)。只有洁净的、虔诚的人,才能做好油香。
“油香”是以面粉制成大似碗口的圆饼,油炸而成。面粉中可略放糖,但以开水和面,揉至面团出现韧性,再加工形成。由于它只放入植物油内煎炸,人们喜爱那煎炸的香味,就以“油香”名之。每逢佳节或红白大典,穆斯林家庭便会炸油香招待客人。
按回族风俗,油香不能整个食用,必须撕开一个小口或与人分吃。有吉庆事时制作的油香,要用筷子蘸上红颜料点个红点以示区别。亲人去世时炸制的油香称为“倒头油香”,要在人咽气后马上制作,以此形式作为讣告,分送亲友。
馓子这道油炸面食据传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宋代文豪苏东坡诗赞它为“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把馓子的色香味概括无余。回族人擅长炸制馓子,并且十分钟爱这种美食。每逢开斋节、古而邦节等民族节日,回族家庭都炸馓子招待客人,馈赠邻里。制作方法是:将精面粉加入盐水揉和,反复揉压后,搓成粗条,抹上食用油放入盆中醒面。待油锅热时,将面条制成并列成环状,入油锅炸至金黄色,捞出凉干即可食用。特点是造型优美,香脆可口。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