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底由于国民党顽固派进攻邓庄铺,中共鄂豫边区省委及红军游击队司令部由焦竹园迁到了东9千米处确山县竹沟镇。抗日战争爆发后,发展壮大成为中原和华中地区抗战的重要阵地和战略支撑点——竹沟抗日根据地。在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关怀下,在竹沟成立了刘少奇为代表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李先念、彭雪枫、朱理治、张震、张爱萍等都在竹沟战斗过。中共河南省委、中共鄂边区省委迁到竹沟,成了中原、华中和湖北地区革命的摇篮。竹沟被誉为“小延安”。在竹沟为我党我军培养锻炼出一大批高、中级干部,新四军的二师、四师、五师都是从竹沟出发发展壮大起来的。
鄂豫边区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人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坚持英勇斗争的革命根据地。鄂豫边区系指1930年鄂北和豫西南党组织合并后形成的既有苏区又有白区的革命区域它的前期,以襄阳、南阳地区为中心,包括湖北省的襄阳、枣阳、宜城、钟祥、随县、南漳、均县、房县、光化、谷城、保康、郧阳、郧西、竹溪、竹山,河南省的南阳、唐河、泌阳、方城、新野、邓县、内乡、镇平、南召、淅川等26个县,纵横数百里,面积达8.8万余平方公里。1933年,边区遭严重破坏后,斗争中心向东转移,从1935年起逐渐形成了以桐柏山游击区为中心,包括唐河、桐柏、泌阳、确山、信阳、新野、方城、南召、邓县、内乡、镇平、淅川、南阳、叶县、舞阳、汝南、正阳、遂平、西平、上蔡等20个县。这个地区,南连江汉平原,北接汝洛,东临京汉铁路,西通川陕,扼鄂豫川陕四省要冲,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它的前期居鄂豫皖和湘鄂西两大苏区之间,后期处鄂豫皖和鄂豫陕两个革命根据地之间,为牵制敌人和配合各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策应红二十五军长征,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