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名人(9)

家乡区县: 佛山市高明区

投笔从戎陈邦彦 忠精守城

  陈邦彦,字令斌,号岩野(1603~1647年),顺德龙山人,出身书香门第,博学多才。
  崇祯十七年(1644年),清兵入关,定鼎中原。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弘光小朝廷。国难当头,邦彦五内俱焚,疾呼:“此时不思报国者,非丈夫也!”随即结束讲学,针对时局,精心撰写了数万言的《中兴政要》,具体开列了32条抗敌救国方略,踌躇满志地只身赴南京进呈弘光帝。
  弘光朝覆亡后,朱元璋的九世孙唐王朱聿键被一批文臣武将拥戴在福州称帝,建立隆武朝,并访求贤能,组织抗战。读了陈邦彦的《中兴政要》之后,隆武帝备加赞赏,称陈邦彦为“奇才”,并下旨请陈邦彦速速赴闽,共商国是。可能是因为一身不能事二主的缘故吧,陈邦彦当时并没有马上到福州去。只是到了第二年的五月,南明政权被清兵摧毁之后。他才下了归附聿键的决心,并且参加了六月举行的隆武朝唯一的一次乡试,得中第七名举人。发榜前三天,他被聿键任命为监纪推官。
翌年,陈邦彦升兵部职方司主事,监粤兵入江西,协助苏观生防守北线。
  1647年,清将李成栋攻陷肇庆,深入广西腹地追赶永历君臣。不久,佟养甲、李成栋部清军偷袭广州,绍武政权覆亡。在广东肇庆的永历帝闻风而逃到了广西。李成栋军乘胜追入广西,永历朝廷岌岌可危。
  陈邦彦救主心切,跑到顺德请余龙帮忙。余龙等人本是当年明将万元吉在广东招募的援赣部队,赣州失陷之后,生活无着,便在甘竹滩落草为寇,原队人马加上归附的溃兵也有二万多人。经说服,他们同意协助陈邦彦攻打广州。另一方面,陈邦彦又联络上了东莞的抗清义士张家玉,张也同意助他一臂之力。
  眼看着大兵压境,老奸巨猾的佟养甲忽生妙计,他下令关闭城门,不准出战,一边派出快马到广西急召李成栋回师。一边四出散播谣言说,李成栋的大军已经在回穗途中了,很快就要杀到甘竹滩去了。余龙是个大老粗,不知就里,急着要保卫他的老巢,也不知会陈邦彦,顾自撤围先走;剩下陈邦彦孤掌难鸣,也只好黯然收队。后来知道,李成栋接到广州的告急文书后,确实是很快就放弃了对桂林的包围,转而回援广州。永历君臣这回能脱离虎口,得归功于陈邦彦围魏救赵法的妙用。
  之后,陈邦彦派门生马应房与之合兵收复顺德。接着他又相继串连东莞张家玉,南海陈子壮,顺德胡靖、梁斌,新兴梁信灼,新会黄公辅、何世熊,恩平王兴,阳江莫廷兰,东安(今云浮)何仕璋举义,合力牵制清军。李成栋被迫放弃追击永历帝,回师东下。邦彦得报,派马应房等率水军到顺德黄连乡北拦江截击,奈何寡不敌众,败于敌手。邦彦又趁李成栋进攻张家玉部之机,会同高明麦而炫、欧怀昊一举攻下江门。
  顺治四年(1647年)初,视邦彦为心腹大患的巡抚佟养甲,用卑劣手段突袭顺德,抓走了在龙山避难的陈邦彦的两个儿子和尹、虞尹和一个姓何的妾,把他们作为人质,招降陈邦彦。邦彦在招降书上凛然批复:“妾辱之,子杀之,皆唯命。身为忠臣,义不顾妻子也。”这一妾二子,后来都被清军杀害。
之后,陈邦彦纠合败卒转攻三水,又转攻高明,继而与清兵接仗于新会和香山,在江口设木栅顽抗。清兵追到,再次施以火攻,陈军连战失利,部将霍师连连阵亡,不得已而退入城中固守。
清军包围清远城,猛攻十日不下。战斗从早晨打到下午,陈邦彦身上多处受伤,次子馨尹死难,他本人亦肩中三刀,鲜血淋漓。
  陈邦彦被押到广州后,佟养甲派医生为他治伤,送上佳肴想劝降,可是邦彦笑而却之,他以文天祥为榜样,写了《狱中步文丞相韵》诗,谓"泉路若逢文相国,不知双眼可谁青?"在狱中绝食五日。佟养甲眼见劝降无望,于是下令将邦彦押往四牌楼(故址在今解放南路)杀害。
临刑时,邦彦慷慨写下《狱中五日不食临命歌》:“天造兮多艰,臣之江也浒。书生漫谈兵,时哉不我与。我后兮何之?我躬兮独苦。崖山多忠魂,先后照千古!”歌罢,从容就义。九月二十八日,佟养甲下令把他“寸磔于市”。

毅丶(2014-11-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