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投资拉动凸显优势。从经济发展阶段看,经济学家波特把经济发展概括为四个阶段:生产要素导向阶段、投资导向阶段、创新导向阶段和富裕导向阶段。参照该理论,汉中投资率由2006年的36.7%上升至2011年的63.5%,经济正处在投资导向阶段。经验表明,投资在经济增长提供了巨大支撑的同时,也会带来增量资本产出率(ICOR)上升,投资报酬递减的问题(见下表)。ICOR值越大,投资效率越低。就ICOR数据分析,现阶段,汉中经济增长还存在投资拉动的比较优势。纵向比较,2006年至2011年,汉中增量资本产出率波动不大,就2011年同2006年比较,ICOR仅仅增长了0.25,换言之,汉中2011年每完成1亿元GDP所需投资比2006年仅多出0.25亿元;与全省平均水平横向比较,2011年全省ICOR比汉中高出1.18,换言之,完成相同的GDP,汉中所需投资额比全省平均少投1.18亿元。汉中现阶段在省内具有较高的投资效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通过增加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加快增长具有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
(四)消费水平逐年提升。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居民生活质量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大幅提高,反映居民消费核心指标的恩格尔系数基本在30%~40%之间。2011年,汉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7019元和5283元,2006年以来年均增长18.1%和18.9%,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同步增加。2011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9.0%,进入了“30%~40%”这一居民消费结构转型加快区间。从城乡居民调查数据看,在总的家庭消费支出中,食品支出比重下降,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支出总量和比重均在增长。从消费品看,过去以家用设备为主的千元级、万元级的小康型消费,开始向以住房、家用轿车为主的10万元级的富裕型消费转型。居民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消费需求的加快转型,增强了居民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五)城镇化水平提高。伴随工业化的加快推进,汉中城镇化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11年末城镇化率38.73%,比2006年末提高了8.23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4个百分点。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各项社会保障体系也在不断建立和完善。截止2011年底,汉中11个县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全市参保登记180余万人,参保率超过90%。医保政策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得到逐步提高,医保“一卡通”覆盖全市大部分县区。社会就业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全年新增就业3.5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873人,“4050”人员再就业498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0%,鼓励全民创业促进就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1亿余元,帮助1.4万余人创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83.6万人,创经济收入88.9亿元,年人均劳务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