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是初伏天,,有“涝了伏头旱伏尾”、“淋了伏王,一天一场”的谚语。“伏头”就是初伏的前一天,这天如果下雨,伏尾就必旱无疑。“伏王”就是入伏的第一天,如果这天下雨,就会阴雨连天,几乎一天一场雨。同时,在农业种植的“节奏”上,又有“头伏萝卜末伏菜,中伏荞麦熟得快”的农谚。 刚进入头伏(初伏),山里人就开始忙着种胡萝卜、水萝卜、红心萝卜等蔬菜了。中伏(二伏)则适宜播种荞麦,荞麦是一种播种最晚、生育期最短、适应性最强的粮食作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有降血脂、保护视力、软化血管、降低血糖的功效,还可杀菌消炎,有“消炎粮食”的美称。不过,由于多种果树的原因,现在家乡种荞麦的庄稼人越来越少了。
末伏(三伏)是我们这里播种大白菜的最佳时节,一到末伏,家家户户都在自家的小菜园里忙着种白菜。
另外,在饮食选择上,我们这里还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俗语。头伏吃饺子是当地的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上好食物。
头伏吃饺子“元宝藏福”,原来吃饺子包含着很大的奥妙。饺子形似元宝,元宝属金,金宝长伏,“伏”与“福”谐音,因此,头伏吃饺子的谐意就是“元宝藏福”。
再有就是入伏的时候,恰恰过完麦收,家家有粮,正好利用这个时候享个口福。饺子是平时难见的食物,当然是首选。
二伏吃面“辟恶”,伏天吃面,这一习俗至少自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
为什么在热天里吃热面?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古人认为,农历五月是恶月,六月沾着恶月的边儿,所以也要“辟”。前面说过,入伏的时候,恰恰过完麦收。新粮营养丰富,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的一身汗可以祛除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所以伏天里吃热面是有科学道理的。除了吃热面,也可以吃过水面,口腹清爽,还能败火。因此,二伏吃面,既可以祛除潮暑,又能够刺激食欲。
“头伏饺子”的“元宝藏福”是一种祈愿,“二伏面”的“辟恶”多少有点迷信色彩,但“三伏烙饼摊鸡蛋”还是有些科学性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