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深厚的文化底蕴

家乡区县: 洛阳市孟津县

孟津是一个具有4000年文明史的中州名县,位于万里母亲河黄河和千年洛河之间,是举世闻名的中华两河流域中心,是华夏民族的摇篮,是河洛文化的发祥地,有“河图之源、人文之根”之说,龙马负图、伏羲画卦、八百诸侯会盟、伯夷叔齐扣马谏等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孟津”一词由来已久,因夏朝为孟涂氏封国,谓“孟地”,其地置津、故称“孟津”。洛阳被称为13朝古都,其中有6个朝代都定都在孟津。北邙陵墓群、汉魏洛阳故城、龙马负图寺、王铎故居、卫坡古民等40多处古文化遗址遗迹被列为国家或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人以“生在苏杭,葬在北邙”为荣,在孟津北邙山上留下了以汉光武帝刘秀为代表的500多个”。约在四五千年,人文之祖伏羲就来到这里,带领先民渔猎生息,画八卦,造书契,正人伦,结束了结绳记事的蒙昧时代,开创了人类文明的先河。现在孟津龙马负图寺内的数十通古代石刻,生动地记载着这一久远的神秘故事,成为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神圣之地。历史上许多帝王将相,文人骚客,都曾在孟津这片皇天厚土上生息创业,吒咤风云,创造出博大精深的东方文明。武王兴兵伐纣八百诸侯会盟与此,刘邦在这里绝河亡秦,张衡在这里发明“地动仪”。大文学家贾谊、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一代名相狄仁杰,书坛泰斗神笔王铎等,不胜枚举的显达名士,有的出生在孟津,有的长期生活奉职在孟津,创造了显赫的历史业绩,留下了彪炳后世的千古美名。先后获“全国素质教育先进县”、“全国书法艺术之乡”、“河南省文化先进县”等荣誉。闻名全国的平乐正骨术就源自我县的平乐镇。

2004年9月26日至10月5日,“2004年中国洛阳伏羲文化节”在孟津县龙马负图寺举办。三皇之一伏羲的主要活动于孟津,他通过上观天文,下察地理,总结出山泽河流、日月升落、春夏秋冬等自然变化规律,把远古先民引出蒙昧时代。伏羲文化节以大型祭祖仪式为载体,吸引了大量海外游人归根认祖。文化节期间举办了“爱在山水间”图片展、书画艺术展、书法笔会、图书展销等活动,共接待游客15万人次。

政治经济

2004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2.9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9亿元,增长9.3%;第二产业增加值18.2亿元,增长24.5%;第三产业增加值7.8亿元,增长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6亿元,一般预算支出2.6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04亿元。社会消费零售总额8.42亿元。商品出口总额545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94元,人均消费性支出446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50元,人均生活费支出2007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20.4亿元。

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全年共引进域外到位资金10.76亿元。域外客商投资项目120个,总投资15.3亿元,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5个、1亿元以上项目3个。投资5.3亿元的义煤集团孟津煤矿、投资1.2亿元的洛阳海玻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项目已开工建设。

工业兴县迈出坚实步伐。全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1亿元,增长111.2%。22个投资在千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已建成或正在建设。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08亿元,增长17.5%;实现销售收入12.91亿元,增长25.1%。民营经济新上续扩建项目96个,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26个,完成营业收入59亿元,上缴税金1.07亿元、增长29.4%。

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全县奶牛存栏1.56万头,奶类总产突破5.5万吨,乳品年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奶牛存栏、奶牛产量居全省第一。奶业的快速发展带动畜牧业发展,实现产值3.7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6%。种植烟叶1333.33公顷,实现烟叶特产税324万元。种植蔬菜4000公顷、花卉苗木600公顷,孟津梨示范基地333.33公顷,发展专用小麦1﹒33万公顷、优质玉4000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93亿公斤。新增小城镇常住人口1.3万人。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累计投资2.1亿元,建设农林水、城建、旅游、交通、电力等设施,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04亿元。社会保障和金融工作取得新成绩。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645人,全年征缴社会保险费2985万元、发放2915万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3.4亿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20.4亿元。投资5100余万元,消除中小学D级危房83392平方米,新建校舍12.35万平方米,全县农村初中由49所合并为16所,小学由21
2所合并为80所。建立输出基地40余处,联系企业200多个,完成劳动力转移5.4万人;统一组织外出务工70多批5000多人,培训农民工1.45万人,初步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基层政权建设成绩突出,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9月,顺利通过“全国先进文化县”复查验收。7月1日至8月31日,成功举办了“首届洛阳会盟荷花节”,累计接待游客2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600万元。

近两年,到孟津投资的国内外客商达138家,工业项目投资达30亿元。随着投资10亿元的孟津钢厂、投资4.3亿元的孟津电厂、投资3.9亿元的孟津焦化厂、投资6亿元的孟津煤矿等一批重点项目的相继建设投产,随着县内“五大”工业园区的迅速崛起,有力拉动了以县化肥厂、洛阳冠华精锻齿轮厂等为代表的传统工业升级换代,初步形成了电力、钢铁、机械制造、冶金建材、化工化纤、农副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支撑的县域工业框架体系,并成为河南中原城市群隆起经济带和洛阳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特色农业统揽农业产业化发展,全县已形成奶牛养殖、无公害蔬菜、苗木花卉、烟叶种植四大主导产业,形成了万亩黄河鲤鱼养殖、万亩莲藕荷塘、万亩孟津贡梨、万亩无公害蔬菜、万亩牡丹花卉、万亩红提水果、万亩优质水稻、万亩速生林、2万亩优质烟叶和20万亩优质小麦十大产业基地。奶业、蔬菜、苗木花卉、烟叶四大主导产业初步实现了区域化布局、基地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奶牛存栏,牛奶产量均居全省第一,被河南省确定为“沿黄绿色奶牛养殖基地县”,“高效农业示范县”;被洛阳市确定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万亩牡丹种植基地”;生生乳业、优质孟津梨、常袋红提葡萄、会盟“荷花节”等农业品牌声名远播,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效益进一步提高。按照旅游产业体系的要求,投资2亿多元完善了旅游基础设施,形成了一条西起小浪底景区、东至黄河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食宿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齐备的洛阳北部黄河文化旅游热线,成为河南省“大黄河之旅”的精品线路。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56.11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67亿元,首次进入全省前30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4亿元,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79家,完成工业增加值14.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7711元、2990元,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固执(2014-11-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