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夏属孟涂氏封国;商前期为畿内地;周设平阴、谍城两邑,战国为韩地;秦改邑为郡县,称谍城、平阴县;西汉为谍城、平阴、平县三县辖,隶属河南郡;王莽改平县为治平县,东汉复改治平为平县;三国魏时并平县、平阴、谍城县三县为河阴县,隶属河南郡;晋至南北朝时,归属屡变,但县名未改,东晋置河阴郡;隋并河阴入洛阳县,隶属河南郡;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置大基县(治今孟县西),八年省。咸享四年(公元673年)复置,先天元年(公元712年)更名河清县,属河南府。(唐初划河阴出洛阳跨黄河置大基县,后改为柏崖县、河清县,隶属河南郡);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徙治于白坡镇(今洛阳市吉利区内)。宋时为河清县,隶属河南府;金熙宗天卷三年(1140年)废河清县改县名为孟津,县治从黄河北岸白坡镇迁至孟津渡(会盟镇花园村)。金改河清县为孟津县后,经元、明、清、中华民国至今,县名未改;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黄河水患,县治迁孟津老城;历元、明、清属河南府,治老城不变。金、元、明、清时隶属河南府;1913年属豫西道。民国初隶属河南省河洛道,1925年隶属道尹公署,1927年隶属河南省政府豫西行政长官公署,1933年隶属河南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属洛阳专区。1959年县治由老城迁长华(今城关镇),1968年属洛阳地区。1971年11月由地区划属洛阳市,1976年11月复划属洛阳地区,1983年11月重划属洛阳市。 孟津县以周武王会八百诸侯于孟津渡而得名。孟津据《尚书"禹贡》注“孟为地名,在孟置津(即渡口),谓之孟津”。
1999年,孟津县辖8个镇、4个乡:城关镇、平乐镇、白鹤镇、会盟镇、朝阳镇、横水镇、马屯镇、麻屯镇、王良乡、送庄乡、常袋乡、煤窑乡。
2000年,孟津县辖9个镇、3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18065人,各乡镇人口: 城关镇 64467 会盟镇 53158 平乐镇 49442 送庄镇27095 白合镇39482 朝阳镇 40160 小浪底镇28825 麻屯镇 36417 横水镇 33263 王良乡 15040 常袋乡 23159 黄鹿山乡 7557
2005年,孟津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黄鹿山乡,其行政区域划归小浪底镇管辖,小浪底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王良乡,其行政区域划归白鹤镇管辖,白鹤镇政府驻地不变。截至2005年12月31日,孟津县辖9个镇、1个乡:城关镇、平乐镇、会盟镇、白鹤镇、麻屯镇、横水镇、朝阳镇、马屯镇、送庄镇;常袋乡。
2011年4月8日,孟津县常袋乡撤乡建镇,常袋乡正式更名常袋镇。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