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杂谈

家乡区县: 洛阳市孟津县

津县,位于河南省中西部丘陵山区,位居黄河中下游分界地段,东距省会郑州110公里,西距豫西名城三门峡90公里,南与古都洛阳毗邻,北临滔滔黄河,与济源市一桥相连。全县辖10镇,227个行政村,22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6万人,总面积758.7平方公里。基本地形地貌概括为“三山六陵一分川”,东西长55.5公里,南北宽26.9公里。

孟津文化积淀深厚。孟津是一个具有四千多年文明史的历史文化名县,是龙马负图之处,伏羲画卦之所。八百诸侯会盟、楚霸王绝河亡秦、伯夷叔齐扣马谏等历史上许多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事件都发生在孟津。西汉大文学家贾谊、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一代名相狄仁杰、大书法家王铎等历史名人都曾出生或生活于孟津,成为孟津历史的骄傲。洛阳13朝古都,有6个朝代建都在孟津,故有“千年帝都半孟津”之说。古人以“生在苏杭,葬在北邙”为荣,孟津的北邙山上有全国最大的皇家陵园和古墓葬群,堪称“地下博物馆”。

地理位置

孟津县位于河南省西部偏北,居黄河中下游交界处,属洛阳市辖县。县城距省会郑州134公里,距洛阳市区10公里。县域东连偃师市、巩义市;南依洛阳市市区;西临新安县;北与济源市、吉利区、孟县相接。全县跨东经112°12′—112°49′,北纬34°43′—34°57′。东西长55.5公里,南北宽26.9公里,面积758.7平方公里。

孟津地形西高东低,中部高,南北低,形如鱼脊,东部南北两侧为洛河黄河阶地,较为平坦。西部山区最高海拔481米,东部黄河滩地最低海拔120米,全县平均海拔262米。县境中西部为邙山覆盖,属于黄土高原的一部分。邙山南接洛阳盆地,北至黄河谷地,由西而东贯穿全境,全长约55公里,宽17公里,总面积约56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4.8%。邙山为黄土地貌类型,丘陵起伏,呈丘岗形态。冲沟发育,北侧沟谷为南北向与黄河谷地连通,南侧沟谷为西北、东南向,通向洛河谷地,沟谷一般深40—60米,多呈“U”形。 [1]

自然气候

孟津地处豫西丘陵地区,属亚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地带,季风环流影响明显,春季多风常干旱,夏季炎热雨充沛,秋高气爽日照长,冬季寒冷雨雪稀。平均气温13.7℃,1月最冷,平均为-0.5℃,7月最热平均为26.2℃。平均降水量为650.2毫米。

全县地形复杂,光、热、水等资源差异明显。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70.1小时,6月份日照时数最长,为247.6小时;2月份日照时数最短,为147.5小时。全年平均日照率为51%;在作物生长的4—10月份,日较差5月份最大为12.7℃,8月份最小为8.6℃,积温平均为5046.4℃;平均无霜期为235天;年平均降水量为650.2毫米,保证率80%的降水量为600毫米。

固执(2014-11-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