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美食文化

家乡区县: 惠州市惠东县

客家的起源存在多种说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说和客家混血说。客家中原说认
客家美食:酥角
客家美食:酥角
为客家主体构成为来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混血说则认为“客家共同体,是南迁汉人与闽粤赣三角地区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后产生的共同体。从两宋开始,中原汉民大举南迁,经江淮,江西到达赣南、闽西、粤北等闽粤赣边区,最终形成相对成熟的、具有很强稳定性的客家民系。此后,客家人又以闽粤赣边区为基地,大量外迁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客家四州”为 梅州、赣州、汀州、惠州。
客家人在历尽艰难险阻后,成片聚居于闽粤赣边区。由于中原地区和闽粤赣边区都属内陆腹地,因此梅州客家菜用以入馔的副食品都是家养禽畜和山间野味,海产品较少,有“无鸡不清,无肉不鲜,无鸭不香,无肘不浓”的说法,日积月累,客家菜慢慢地自成一家。
在客都梅州,常见的客家美食可分为客家菜肴和客家小吃两大类,客家菜与潮菜、广州菜并称广东三大菜系。客家菜肴风味的形成跟客家民系的形成是分不开的,就像客家话保留着中州古韵一样,梅州客家菜也同样保留着中州传统的生活习俗特色。
走出围龙的梅州客家菜

随着梅州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文化兴趣日浓,不少客家传统名菜和创新菜色由于其风味独特、经济实惠而拥有越来越多的食者群数量。
社会在不断变革,梅州客家菜也在不断创新,近年来逐渐形成了“原汁原味,可口可心”的几个优点:一是选料讲求野生家养粗种的食物,即没有污染的“绿色食品”;二是烹调方法采用煮、煲、蒸和炖等居多,不破坏食物的营养与纤维;三是极少添加甚至不加过重过浓的佐料,一般用生葱熟蒜调味;四是膳食讲究养生保健的效用,多用民间中草药材入菜,用于调理阴阳,清降补泻。时至今日,客家菜的创新不外乎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从蒸、炖、煲、酿等传统客家烹饪方法到借鉴其它菜系流派的煎、炒、炸等技法;二是从只采用野生粗养的家禽肉类等为原料到采用山珍海味等高档食品为材料;三是由过去外形古朴、花色简单到追求今天的色、香、味、形俱佳,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梅州客家菜在不断地博采众长、推陈出新。
传统梅州客家菜吸引食客的是浓郁的山野气息和鲜明的乡村特色。与广州菜相比,客家菜以家常菜见长,贵在朴实大方,营养合理;而且蒸煮较多,汤清不加过多配料,强调是什么肉就什么味。
让客家菜成为客都名片

今年9月24日,梅州市首届客家菜“双十佳”大赛由广东省烹饪协会选派的国家级评委现场评出我市客家菜传统“十佳”和客家菜创新菜“十佳”。本次大赛开创了梅州客家饮食文化的风气之先,对推动我市旅游饮食产业发展和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起到了深远影响。
近年来我市不少旅游企业也在巧用客家菜精心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以饮食文化带动旅游产业发展。如雁南飞茶田度假村围龙大酒店近年来推出备受游客称道的一系列客家菜肴和客家风味小吃;雁鸣湖旅游度假村则以南药为原料,开发出20多个药膳汤类品种;大埔县委、县政府在弘扬地方饮食文化方面先行一步,今年已建成开业一条高标准的同仁路美食一条街;梅州市星园酒店近年来则以建筑精妙绝伦的大型客家围龙屋承德楼为依托,精心打造出“吃一天客家菜,做一天客家人,过一天客家生活”的客家饮食文化特色品牌,吸引了众多海外华人华侨和珠三角游客。
客家菜是梅州打造“世界客都,文化梅州”宏伟目标的一个重要载体,把客家饮食文化弘扬光大,梅州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梅州市委、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正准备在成立全市烹饪行业协会、坚持举办类似“名店、名厨、名菜肴、名小吃”为内容的旅游美食节、申请创建“中国客家菜之乡”等方面积极搭建平台,为梅州客家旅游饮食产业走向一个新的高度而不懈努力。
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梅州客家菜对传统继承不足,一些传统古老的客家菜肴和客家小食烹饪方法逐渐失传,而在创新方面则有舍本逐末、盲目模仿别的菜系流派的倾向;另外,梅州客家菜在品牌的包装宣传方面远不如广州菜和潮州菜,在产业化、现代化、大众化的经营程度上又比不上西餐和一些中式快餐店。

XWX1993(2014-11-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