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塘沽7旬老人化枯根为神奇

家乡区县: 天津滨海新区

近日,《老天津风情——沽上妙艺》系列纪念封第二组正式对外发行,两枚纪念封分别取材于天津著名的民间艺术“塘沽版画”和“根雕”,展示了著名的版画艺术家赵海鹏和著名根雕艺术家靳文生的代表作品。 翻山越岭 诊费换来艺术品 在塘沽营口道邮政厅,市邮政公司举办的纪念封首发活动现场,靳文生老人一边为市民和集邮爱好者签名留念,一边宣传民间艺术。“这次选入纪念封的有4件作品,有两个来自《根雕十八罗汉》,另外两件分别是《悟》和《相会》。”今年已经70多岁的靳老,退休前是塘沽传染病院结核副主任,常常到山里为别人看病,而他收取的“诊费”就是别人眼中的枯根朽木,这些朽木到他手里后,总能化腐朽为神奇,成为新颖独特的艺术品。 在靳老的心中,几乎每一件作品都有一个故事。比如选入纪念封的《悟》,这件外形酷似一位老者的根艺作品,安详地席地而坐,禅味浓厚。靳老特别为它写了一首诗:“坐禅道台练真功,心有灵犀一点通。悟彻天机成正果,营救下苍度众生。”而这件作品的原料是当年塘沽传染病医院搞绿化时被工人差点遗弃的残根。 另外一件让靳老记忆犹新的往事,是他在云南得到的一块映山红的朽根,当时,云南火车站的工作人员却怎么都不肯让靳老将这块“满是泥土和枯枝烂叶的烂树根”带上火车。可靳老就是舍不得这块朽根,最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列车开走。现在,这块映山红朽根已经被靳老打磨成了一只活泼可爱的狮子狗,并取名为《天成》,靳老说,小狮子狗就快和《亲情》《无奈》《永恒》等作品一起参加第三届中华(天津)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的展出了。 6年心血创作根雕十八罗汉 除了选入纪念封里的作品,靳老的家里还有不少“宝贝”。在他家里,摆放着姿态各异、神形兼备的“根雕十八罗汉”,取材树龄五百年以上的红木老根,曾经作为塘沽地区唯一的民俗工艺品被选入2010年上海世博会天津馆。“2002年,一位朋友说山东有人要卖一批根雕,我当时就决定过去看看,结果在山东的一间柴火屋里发现十八尊残缺不全的罗汉根雕。”靳老发现后爱不释手,但卖家要价远远高出了靳老的承受能力,“返津后我始终对那十八个罗汉念念不忘,最终决定回去把他们全部买了回来。” 对于一名根雕爱好者来说,整理修复这批残损的根雕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我大概用了3年时间查阅大量资料,并走访白马寺、少林寺、五台山、九华山等150多所佛教寺院虔心请教,终于了解到十八罗汉的历史文化背景,才正式动手悉心修复这些破损的根雕。”靳老说,自己整整耗费了6年时间才完成这18件根雕的修复和再创作。 “根雕是一门不可复制的民间工艺美术,多年来通过天津民间根雕艺术家们的不懈努力,天津的根雕艺术作品逐渐形成了天津自己的风格。”负责此次发行的天津市集邮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滨海民俗学家于辉认为,该套系列封取材于天津特色的民间艺术,对弘扬天津地方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SPRING77(2014-11-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