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甲第巷(上)

家乡区县: 潮州市湘桥区

南宋以来,潮州城政治中心南移、商业区的扩展,古城南部成为潮州仕宦商贾聚居之地。清末潮州城吸引了潮州府许多富商大贾来这里建屋造园,繁衍生息,使这里的建筑、文化艺术、民风民俗在一派浓郁的商贾情调中积淀下古城的无限风华。甲第巷由于宅院最为豪华气派,于是有了“甲第”之名。你看,“大夫第”、“资政第”、“儒林第”这些颇为大气的匾额,显示出当年大屋主人的荣耀家史和高贵地位。这一座座风格各异的古民居,积淀着古城深厚的传统文化,记载着无尽的古城风情。

历史沿革

甲第巷头的这座饶宅,据说是一个书香门第。门匾名称为“半稳”,主人谦逊儒雅之风犹在眼前。里面有一个名叫“半园”的小花园,花园的面积虽不大,但构筑精巧,错落有致,简朴清幽的环境衬托出主人品性的清高和超逸。假山下水筒饰有猴、松鼠,目前还可看见;以前这面墙,有兽、花卉(等图案)。这里看似简简单单,但这个造型(设计),可以穿来钻去,小孩子(捉迷藏),钻来钻去。”

沧桑岁月使大屋里的一切显得斑驳老旧,但却有无穷的韵味。身处其中,一种思古之情油然而生。也难怪,宅院里的后人依然守着老屋不愿搬走。据主人说,饶宅的后人已散居在全国各地,有的还定居国外,但后人都继承了祖先尚文重教的传统。居住在外面的,每年都要回到老宅院来看看。也许,老屋的灵气和那浓浓的书香气息是他们前进的底气。

建筑特色

建筑风格属于中西合璧,里面有很多细部的做法在建筑做法上是值得考究的,像外墙立面上就采用传统的瓷花窗,还有井缸通栏,大门也是很传统的中国凹式门廊,凹式的大门石框,油漆木门;而大门的外框装饰,是采用当时比较流行的欧洲巴洛克装饰手法。从建筑布局来说,还是中式的传统布局,就是一厅两房的布局,而主体结构是采用当时比较先进的西洋做法,就是现在的钢筋混凝土做法;室内的布置和立面的装修装饰还是保留了本地比较地道的木(闪)门、木窗、木结构的一些做法,这个建筑装饰的材料,这里是采用了洗沙手法(批档)。这边原来墙上还有一些当时比较时尚的一些装饰,(有喷水池),画了一些塔楼、飞机的新东西,可以看出当时的主人有文化、有知识,眼界也比较开阔的。”

尽管甲第巷里的宅院大多是豪商大贾所建造,但无论门楼匾额还是建筑风格,都透射出浓厚的儒雅之气,显得文质彬彬。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古代潮州尚文重教的传统。位于饶宅斜对面的这座“儒林第”,它的主人是从福建到潮州创祖的林姓大户,匾额上“儒林第”三个大字,应该也是这种传统的一种反映。

建筑风水概述

风水学有有迷信的一面,也有其科学合理的地方。甲第巷对建筑布局都非常讲究。解读它的布局安排,你就可以对古代风水学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儒林第”在建筑布局安排上就很有代表性。“潮州的民居,主人希望(座向)朝东或朝南。潮州民居的(布局)大部分讲究轴对称图形。这座民居的特点是不对称图形,即是走偏门,不对称的。因为这个地形是朝北,所以从大门转了一个九十度的方向,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布局,总体是朝东。原来大门的方向较差,结合潮州炎夏多日多雨、要采取东南方的特点,所以转了一个九十度的方向,使整座朝东。”大宅深院气派恢宏,小屋浅庭却有它的精致。同样走偏门的这一座蔡姓宅居,里面有一株名叫“皇兰”的百年老树,小小的庭院就藏树荫底下,古色古香的小屋里飘着悠悠的花香,一幅充满闲适情调的生活写意图,让人久久不愿离去。

欢迎浏览

我的能力秀:http://wm23.cn/hbs1994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000521853

我的梧桐子网:http://www.wutongzi.com/uc/68826613.html

Impegni(2014-11-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