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巴彦淖尔市交通工作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倾斜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发展、廉政为主题,以“快、优、高、廉”为目标,稳步扩大投资规模,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规范交通市场秩序,深化交通体制改革,加强行业管理,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和精神文明建设,交通事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十五”期间,巴彦淖尔市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68.66亿元,其中国家、自治区项目完成49.46亿元,市内项目完成19.2亿元,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比“九五”期间增长6.2倍。高速公路从无到有,等级公路增量升级。目前,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8894公里(含村道等级路),比“九五”末增加1899公里,增长27%。公里密度百平方公里达13.8公里,位居自治区领先水平。“十五”期间,巴彦淖尔市农村牧区公路建设步伐加快。市交通局在市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努力实现交通建设的“两个转变”,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公路建设。到2005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4629公里,占全市公路总里程的53%。其中,村道等级公路3212公里,市内乡镇(苏木)通公路率达100%,通油路率达82.3%。特别是2005年,随着哈磴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巴彦淖尔市的交通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5] 2008年,巴彦淖尔市交通局广开渠道,多方筹资,不断加大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全市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68亿元,其中重点项目19.66亿元,市内项目4.01亿元。总投资11220万元的海五线三级公路改建为二级公路工程,经过6个多月的紧张施工,于2008年9月建成通车。此外,通过群众投工投劳、招商引资等多渠道融资方式,建设通乡油路5条141公里,全市通乡通村公路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与此同时,新建客运站场15个,完成交通客运站场建设投资512万元。全市全年完成客运周转量198092万人/公里,是上年同期的113.7%;完成货运周转量437114万吨/公里,是上年同期的153%。
在公路养护方面,加大科技投入,“桥梁防腐养护维修技术”和“盐渍土地区高等级公路路面裂缝修补”两项试验全部完成;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两改两加强”活动,抓好公路早期预防性养护,消灭差等路,减少次等路,提升好路率,全市公路养护管理水平稳步提高,公路平均好路率达81.8%。
“十一五”仍是巴彦淖尔市公路交通持续快速发展时期。为基本适应该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10年,全市公路交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丹东至拉萨国道主干线临河过境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省道212线海流图至甘其毛道口岸一级公路半幅和省道312线临河至哈密高速公路半幅建成,省道215线乌拉山至靖边二级公路与省道213线杭锦后旗陕坝镇至乌拉特后旗赛乌素镇一级公路,以及固阳至察素沟一级公路、赛乌素至巴格毛道口岸二级公路建成或开工建设,以国省干线和运输动脉为重点,提高高等级公路比重,提高农村公路等级,提高路网密度和通达深度,打通断头路,打通区域通道、资源通道、山区对外通道,完善巴彦淖尔“六横三纵、十三出口”公路主骨架。重点实施“四个横线项目”、“五个纵线项目”以及“一枢纽、一航道”。形成巴彦淖尔市同东北、华北、西北经济区的交通运输快速通道,实现主干线高速化,国省道高等级化,县乡道黑色化,通村路网络化的目标。基本满足巴彦淖尔生产力布局、城镇发展格局、国边防建设和居民出行的需求,形成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其他运输方式相协调的全市公路网系统,更好地适应巴彦淖尔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到“十一五”末,全市等级公路增加4183公里,使公路总里程达到1307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到371公里,一级公路达到695公里,二级公路达到855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占到总里程的14%以上;高级、次高级路面达到9149公里,占到总里程的70%;乡镇(苏木)全部通油路,行政村(嘎查)通公路,公路密度百平方公里达到20.3公里,比“十五”增长6.5公里,为全区最高水平。道路客运实现临河到首府及首都班车豪华化,到旗县班车高档化。货物运输向物流化、专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