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广东省下辖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珠江三角洲西端。西接广西梧州和贺州,南接云浮、阳江、江门,东连佛山,背靠清远,是沿海发达地区通往西南各省的重要交通枢纽。
珠江主干流西江穿境而过,北回归线横贯其中。背枕北岭,面临西江,上控苍梧,下制南海,为粤西咽喉之地,有“中国砚都“之美誉。
肇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岭南气息浓郁,乃岭南文化、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之一。同时,肇庆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肇庆是远古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考古发现表明,距今14万年左右,肇庆已有人类活动;距今1万年左右,这里已开始向新石器时代过渡。
大约5000年前,肇庆的先民已有锄耕农业、家畜饲养业、编织业以及较先进的制陶业。境内的春秋晚期至战国墓葬出土的青铜器,有受中原商周文化和长江流域楚越文化影响的痕迹,也有岭南文化的显著特征。
肇庆古称端州,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中国传统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汇较早的地区
之一,在先秦是岭南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曾经是西江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史称“岭南名郡”。[1]
秦前,肇庆属百越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平定百越,建南海郡、桂林郡及象郡。今肇庆部分地域属桂林郡、南海郡。秦置四会县,辖区包括现四会、广宁、怀集等市县的全部或部分,隶南海郡。
南海郡辖境是东南濒南海,西到今广西贺州,北连南岭,包括今粤东、粤北、粤中和粤西的一部分,辖番禺、龙川、博罗、四会4个县(据《汉书》记载),郡治番禺。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2]
汉武帝平定南越之后,在今高要、肇庆市区、高明和三水西部、云浮东部等地设置高要县。[3-4] 今广东省境包括交州辖下的整个南海郡(粤中、粤东),还包括苍梧郡、和浦郡、荆州贵阳郡和扬州豫章郡的一部。其中南海郡较秦代增置3个县:揭阳、中宿(今清远)和增城。[2]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地域内置8县,四会县隶属南海郡;广信、谢沐、高要、封阳、端溪5县隶属苍梧郡;高凉县、临允县隶合浦郡;统属交州。[5]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行政区划承西汉。三国·吴黄武五年(公元226年),建置沿东汉,大部分属广州,少部分属交州。时北部(现怀集县一带)属荆州临贺郡。
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置9县,四会县隶南海郡;广信、端溪、元溪、高要、新宁、临允6县隶苍梧郡;谢沐、封阳隶临贺郡;统属广州。[5]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tulip555_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