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八大怪(二)

家乡区县: 城北区

第五怪:老鼠吃青草.俗话说:"寒露油菜,霜降麦".讲的是内地油菜和小麦播种季节.在青海,由于冬天太冷,冻土太深,冬小麦过不了冬,所以只能种春小麦.大约在阳历四月初播种,八月中\下旬收割.虽然生长期短了些,但因为日照时间长,加之采取撒播\密植\套种的方法,单亩产量很高.一般在800斤,另外套种的蚕豆(青海人叫大豆)还可以再收获800斤.香日德农场曾经创造春小麦亩产2090斤的世界记录.青海东部农业区的老鼠不愁吃的.我们有一次挖开一个老鼠洞,挖出二十多斤粮食.到了草原,什么粮食作物都没有,可是见到的老鼠就太多太多,而且它不怕人,经常摆出列队欢迎的架式,似乎向我们招手.人走近了,它也不往洞里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种老鼠土名叫"哈拉",藏语叫"曲娃",学名是"旱獭",长得很大,全身棕黄色,尾巴又粗又长,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十分好玩.若是傍晚时分,草原上,到处金光闪耀,好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么多的老鼠,它们吃什么呢?有人回答:"吃青草".于是乎,青海的老鼠就吃青草了.正是这些吃青草的"哈拉",若干次给我们带来麻烦,甚至于威胁到我们的生命.由于"哈拉"全身是宝,不仅可食可入药,特别是毛皮,柔软\坚固\耐磨,弹性和保暖性好,显得很珍贵,故每年春秋季都有人偷猎."哈拉"又是"鼠疫"的携带和传播者.因此,青海时常有散在的"鼠疫"发生.记得那年某地发生'鼠疫",道班上死了三个人.由于任务紧急,必须通过疫区.怎么办?我们在疫区前五公里处,停车详检,摇起玻璃,密封驾驶室,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一股作气,呼啸而过,就像在战场上,通过敌人的封锁线.
第六怪:挖坑能腌菜.柴达木为蒙古语,意为“盐泽”。这里盐湖之多,卤系化合物储量之大,含量之高,皆闻名于世.据初步考察,盆地有大小盐湖24个,在总面积34万平方公里的盆地上,几乎遍地是盐。较大的盐湖是察尔汗、茶卡、柯柯。察尔汗盐湖,海拔2670米,南距格尔木市60公里,北距大柴旦镇110公里,总面积5856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盐湖,比上海市还要大50多平方公里,仅这一个盐湖氯化钠的储量达500亿吨,可供世界人口食用1000年!有人打比方说,察尔汗的盐能在地球和月亮之间架一条宽12米,厚6米的盐桥.至于柴达木盆地盐湖盐的精确的总储量,还是个谜。因为这里许多盐湖都有再生的特殊性能,如果在硬硬的盐盖上打个洞,用勺子掏起天然生成的晶盐,在不到一支烟的功夫,洞口里又长满亮晶晶、粒大质纯的晶盐,真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格尔木人经常在附近干涸的盐湖上挖个坑,留个记号,腌咸菜\鸡蛋,完全免费.除了盐,还有氯化钾\氯化镁等产量也很高,其中锂的含量为世界第一.
在柴达木,有着一般人很难想象的盐的奇观。在这里,人们用盐来盖房子、筑桥梁。“察尔汗的万丈盐桥”,即是一例。万丈盐桥,位于察尔汗盐湖之上。它位于青海西北部格(尔木)敦(煌)公路,长32公里,横跨整个盐湖,桥两端有盐筑的南堤和北堤,它是一条直接在盐湖的盐上通过的公路,既无桥墩,又无栏杆,整个路面平整光滑,坦荡如砥,几乎与北京的长安大街没有两样。这是因为盐湖地处戈壁瀚海,气候炎热干燥,长期的风吹沙掩,加之降水量低于蒸发量,湖内高浓度的卤水逐渐结晶成盐粒,湖面的盐混和着沙石,结成几米甚至十几米厚的盐盖,坚硬异常,承载力特大。其上不仅可跑汽车、火车,还可降落飞机,甚至可以盖工厂。著名的青藏铁路、格敦公路和我国最大的钾肥厂察尔汗钾肥厂,都修建在察尔汗盐湖之上.
在盐桥上驾驶,要十分小心,切记不能急刹车,也不能猛抬油门,这是因为路面太光滑了,象在玻璃上行驶.特别是修路工人修路时,更要小心.他们修路,就是把路边水沟里的卤水往路上一洒,路就平了.这时最滑.记得那年从敦煌回格尔木,我们单位在这里接连翻了三台黄河车.究其原因,是道班的小孩拦车,第一台来了个急刹车;第二台猛松了油门;第三台慌了,结果都是原地掉头后翻了.
第七怪:鱼多不见鳞.藏语把鱼叫"Lia".据说他们认为鱼和鹰都是神的化身,不能得罪,更不允许吃,不知道是不是与他们实行水葬或天葬的关系,鱼和鹰是受保护的.青海湖的鱼很多.从江西沟到黑马河的中间,有一条小河,我们每次经过那里,都要停车,为的是给车加水,准备翻越象皮山,同时看看小河里的鱼.这里的鱼也不怕人,你看你的,它游它的,相安无事.鱼多的时候,黑压压的一片,层层迭迭,个个争先恐后往上游,你只见鱼,不见水.大概是要游进淡水,开始产卵\繁殖.青海湖的鱼只有一种,象锦鲤,更象鲇鱼,通身无鳞\无须.当地人把它叫作"湟鱼".外地叫"花鱼"\"狗鱼"的,不知是不是同一种.其实,在青海的大小河流\引水渠\小河沟里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大的七\八斤,小的象泥鳅.全都没有鳞.据说,湟鱼有毒,吃了其内脏或内膜,会中毒;还有一种说法更吓人,说是有放射线.青海的有鳞鱼少见.有一次,我在长江源头的沱沱河见过一条,也许是逆水而上产卵的.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的变化极大.在我离开她的时候,已经有人承包水面,放养鲤\鲫\鳊等鱼种,并很快发展到各个水域.算起来,格尔木公园的鲤鱼现在应该有30~40斤了.
第八怪:山多不见树.青海的山多,连绵不断,矿产丰富,金银铜铁铅锌样样都有,露天煤矿比比皆是,玛瑙\水晶\玉石随处可见,就是没有树.别的不说,就拿省会西宁市来说,过去周边山上不长树,光秃秃的,实在有损大城市的形象.记得有一年,一位德高望重的高级别的领导深入基层调研,在西宁某单位转了一圈 问:"你们组建多少年了?"答: "八年".领导大怒:"啊 !八年!日本鬼子都打败了!你们连一棵树都不栽!还说什么扎根高原,赤诚奉献!"众人无语以对.天啦,真是太冤枉啦!不是不载树,而是载不活.年年栽年年死.就算栽活了,当年活不算活,活三年是真的栽活了!在地下水丰富的格尔木市,杨树栽了十多年,也只不过拳头粗.这里,杨树五月份发芽,八月份落叶,生长期极短.由此可见,绿化是个大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青海省开始重视这一问题,请来了高级园艺师,解决了植树难题.他们从湟水河里引水,用三级泵站泵水浇灌.还记得那时,我们在西山栽了很多很多马尾松\落叶松以及叫不出名字的树种,现在应该长得很高很大了!西宁市一定很美很美了!我由衷地祝福青海----我的第二故乡,越来越好!越来越美!

暖星*(2014-11-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