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松谷
木厂沟山脚下至游客进入林区河石的小路,是通往天地的幽幽小径,山谷青松白桦,人称“华山松谷、这里清清溪流,缘路绕行,青松白桦,千技如鲲鹏展翅,盘根如龙抓石,山涧巨石像群家争饮。尤其是冬天,银装素裹,冰凌琼花,别有一派北国林海风光,这就是引人入胜的“华山松谷.
回音壁
从华山松谷行至向右300米的地方,叫回音壁,这种由花岗岩组成的峭壁,长百米,高十余米,有折射声音的效果,叫“回音壁、峭壁上长有华山松,珍珠梅等。如果在这里大声喊叫,遥远的山谷里可以听到“喔喔”的回声。
犀牛望月
独蹲于辽东标下的色岩石,形状酷似一头犀牛,昂首仰望天空,人称“犀牛望月。
西山卧虎
位于西山峰,被命名为“西山卧虎”的巨石长约5米,高约3米,耸立于峭壁于仞的西山峰顶,前身微起,昂首西望。当夕阳欲坠,群山合黛时,晚霞映卧虎,雄浑悲壮,其姿态令人叹为观止。另有一青石,形如怀抱幼子,坐在大巨石上的母猴,形象逼真生动。
神仙洞
位于孟达天地大坝西沟内峭壁上的这个石窟,海拔2402米,横排3个洞,人称“神仙洞. 藏族称“拉隆殊康’, 是西藏吐蕃僧人拉隆,贝吉多杰(又叫拉隆毕多)的修行室。公元9世纪中叶842年),吐蕃赞普达磨禁佛,西藏僧人拉隆毕多在拉萨大昭寺前,箭杀暴君达磨后,为避祸辗转逃来此处,在此洞居住修行。据说,他和囚禁佛逃来,居住在旦斗寺的“藏姚玛”三智者,当时有联系并交往,至今众多藏族群众慕名前往,成为藏传佛教圣迹之一,周围各县群众名前冠有“拉隆”二字者,多为朝拜拉隆珠康后所添加,如嘉饶嘉措大师的父亲叫拉隆杰,母亲叫拉隆吉等。另据《河丹志》记载,约明代成任年间(公元1465年)道士希阳子又来昆洞庭潮修真,孟达天池又与道教结下了姻缘。洞旁有一石块,据传是“拉隆毕多升天的地方。
街子清真寺
街子清真寺街子清真寺位于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街子乡境内。街子,撒拉语称“阿勒提欧里”,意为“祖茔之地”,是撒拉族的发祥地。街子清真大寺是撒拉族的祖寺,是青海省著名清真寺之一。街子清真大寺始建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新建的大寺面积4050平方米,大殿建筑面积2394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200多人集体礼拜。30根大柱支撑着四面,堂顶中央穹隆式的绿色圆顶覆盖其上,东、南、北走廊相同,大殿四角是四个完全相同的23米高的宣礼楼,有典型的阿拉伯风格。大殿两侧有两幢学经楼,南北对称。整体建筑宏伟壮观,庄严肃穆。街子清真寺内珍藏有撒拉族祖先从中亚撒马尔罕东迁来的手抄本《古兰经》。寺院对面是撒拉族先祖尕勒莽和阿合莽的拱北(墓庐)。附近有骆驼泉,流传着许多有关撒拉族迁徙到此的美丽传说。清真大寺,拱北和骆驼泉浑然一体,构成了一组完美的象征撒拉族东迁定居街子,并繁衍生息的纯阿拉伯风格建筑群。当地撒拉族古今民居建筑风格、饮食文化、民族工艺品和浓郁的婚丧嫁娶民俗风情,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文都寺
文都寺文都寺位于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文都藏族乡境内,与十世班禅大师故居相邻,是班禅大师幼年出家学经的母寺,也是他回乡后进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文都寺始建于公元1402年,是青海省最早的格鲁派寺院。文都寺1980年,重新开放后,先后建成大经堂、三世佛殿、护法殿及活佛府邸等。并新建班禅行宫、小经堂、藏医室等。大经堂内,正中是十世班禅大师的铜像,高丈余,坐于莲花台上,造型生动精美。班禅大师铜像左右两侧有精美雕像,殿外有精致的壁画,这些佛像和壁画,保持了藏传佛教传统的艺术风格。十世班禅大师纪念塔气势雄伟,建于1991年,占地1410平方米,建筑面积740平方米,高约20米,塔身用珍珠、玛瑙镶嵌,并用镏金、白银、黄铜包裹,金光灿灿。纪念馆内陈列的石碑和照片等,展示着十世班禅大师生平爱国爱教的光辉业绩。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循化是全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
撒拉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由于和邻近的汉、回、藏等兄弟民族交往,也吸收了不少汉语和藏语的词汇。无文字,通汉文。撒拉族信仰伊斯兰教,生活习俗大体与回族相似。撒拉族男子喜留胡子,头戴黑色或白色圆帽,身穿白汗褡,青夹袄;妇女头戴盖头,喜佩耳环、手镯等金银首饰。善于从事商业、园艺、采伐、制革等。在湍急黄河激流上扳筏,是撒拉族人的绝技。
循化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风光秀丽的自然景观和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被誉为“青海高原的西双版纳”的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下黄河循化美”的积石峡谷,还有撒拉族发祥地―――街子骆驼泉,青海第二大清真寺―――街子清真寺,撒拉族先民携带至此的珍贵手抄本《古兰经》以及撒拉族先民“尕勒莽、阿合莽”陵墓。有已故十世班禅大师故居、纪念塔和文都大寺,有安多天然佛塔及著名藏传佛教大师、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喜饶嘉措的故居、纪念馆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