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老八盘

家乡区县: 城北区

青海老八盘的历史
青海老八盘历史悠久,其诞生的具体时间已经不可考。但据有关业内人士介绍,大概是在明清时期至民国初期随着山、陕商人陆续到青海做生意而逐渐发展来的。明清时期,大批外地客商涌入青海,青海本地的同行们便拿出产于贵德、互助等地的发菜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发菜的口感并非绝品,但是因为与“发财”谐音,暗合了外地客商的心里诉求,所以格外受到欢迎。这样一来,八大盘中的招牌菜——发菜卷就形成了。
青海的老八盘是以猪肉、牛羊肉为原料,结合了八大菜系的制作工艺,融合了多个少数民族特色的菜肴。八盘意即八道菜,其实这八道菜并不确指,更多的时候,青海老八盘只是青海人的一种待客形式,是河湟地区宴席菜肴的统称。在青海民间“老八盘”就是“吃筵席”的代名词。
吃老八盘后四碗的笑话
有关吃青海老八盘在民间还有许多故事呢。因为吃“八盘”是很有讲究的,首先要上一个大全盘。大全盘讲究的是盘子要大,分量要足,要大得“法码”,才能赢得宾客的好评。在坐席的时候,年轻人要坐在下席位置,把上席的位置留给长辈们。通常,晚辈们很尊敬地将“八盘”里的鸡蛋让给坐在上席的长辈们吃,长辈们吃了鸡蛋之后才算正式开席。关于吃鸡蛋的事情,民间有个关于“搛蛋”(青海话中形容狡猾的人为“奸蛋”)的笑话。在开席时,年轻人为了调节气氛,在请长辈们吃了鸡蛋时,会说“上席的爷们‘搛蛋’呐!”意思是利用谐音,诙谐幽默地开老者的玩笑,上席的老者听了这句话后,也会很幽默地回一句“大家‘搛蛋’”。于是,在哈哈的笑声中,“老八盘”筵席正式开席了。“老八盘”讲究上菜顺序,一般第一道菜是酸辣里脊,接着是由羊筋、肉丸子、红烧大肉块组合而成的“三烧儿”,这时候必须同时上一盘菜包子。第三道和第四道菜分别是糊羊肉和青海独有的红烧湟鱼(青海湖禁渔后这道菜被用其它鱼种替换),第五道菜是炸成金黄色的,咬一口便香甜四溢的酥合丸和西宁人俗称“糖饺儿”的糖包子,第六道是高籼米醪糟汤,第七道菜是清炖鸡或清炖牛肉,第八道菜便是蘑菇炒肉片等时令菜。有些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家最后还要上后四碗或土火锅。青海老八盘中“后四碗”并不在必上之列,只是一些条件较好的人家,为了让客人们吃得饱饱的,于是在“老八盘”的大菜上完后,会给宾客们另外烹制四样诸如炒辣椒、炒蒜薹、炒青菜等时令菜肴,用碗盛装后最后上桌。而条件不太好的家庭则将“后四碗”省掉。于是,在民间就有了对该走而不走,或没有眼色的人有了“那你还在等‘后四碗’着吗?”的打趣笑话。

暖星*(2014-11-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