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舞蹈。

家乡区县: 汕头市潮南区

潮阳英歌舞属广场民间舞蹈。源溯明代中叶,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原先舞者108人,表现梁山泊好汉化妆打大名府的故事。英歌舞分前后棚,前棚36人,每人手执长约1尺4寸,直径4厘米的彩色木棒,配合锣鼓点、海螺号和吆喝声,两棒相击翻转,边走边舞。后棚72人,扮成各式杂耍艺人,敲打锣鼓伴唱,有的还加上扮涂戏,或加进武术表演。其队列变化有长蛇挺进、双龙出海、四虎并驱、粉蝶采花、孔雀开屏等共18套式;棒法有左敲、右敲、上敲、下敲、胯下敲、背后敲等;脸谱有文面、武面之分;节奏有快板、中板、慢板之别。潮阳英歌舞熔戏剧、舞蹈、武术于一炉,表演独具魅力,它以刚劲、雄浑、粗犷、奔放的舞姿,构成了磅礴、威武、强壮、豪迈的气势,给人以力与美的震撼! 潮阳区知名人物有:唐宋潮州八贤之一——许申;中国心理学奠基人——郭任远;中国大陆儿童保健开拓——郭迪;著名书法家——陈大羽;泰国第8位总理——郑良淡;国美创办人——黄光裕;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许德立;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盟上海市委主委——郑慧强等。 潮阳区的历史文化:潮阳于东晋隆安元年(397年)始置县,时属义安郡。唐永徽元年(650年)并入海阳县,先天元年(712年)复置潮阳县,县治设于临昆山(今和平镇小北山附近)。元和十四年(819年)潮州刺史韩愈将县治迁于新兴乡棉阳,之后郡、州几度更易,潮阳县都是潮州属县。不过其隶属名称,从广南东路到惠潮嘉分巡兵备道,其间时有变动。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再度并入海阳县,十年复置潮阳县。元代属潮州路,明代属潮州府,清代属潮州府。
玉米(2014-11-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