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玑古巷(二)Y

家乡区县: 韶关市南雄市

珠玑巷在粤人心中的地位如同福建宁化石壁在客家人心中的地位。据统计显示,珠玑巷移民家族有797支之多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大举南侵,战祸遍及几乎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金兵攻占开封后,“百姓军人夺万胜门奔逃者达四万余人”,金兵掳走徽、钦二帝,史称“靖康之难”。次年七月,隆太后率六宫及卫士、家属赴南方避难。冬,高宗赵构经汴河退至扬州,后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
宋朝南迁后,“民从之者如归市”,由此引发了中原族人的又一次大规模南迁。南宋末年,元军大举入侵,临安陷落,南迁江南的中原族人又不得不再次南迁,拥进广东、福建等地。
宋室的南迁,促进了江南的经济发展。作为岭南交通要道——梅关古驿道上的珠玑巷,因此曾盛极一时。南宋极盛时,珠玑巷内的商贩和居民多达千户,连同附近牛田坊一带五十七村,简直像一个热闹的小城市。
不知经过多少次“中原-珠玑巷-珠三角”的反复,中原人通过珠玑巷源源不断地移居到珠江三角洲一带。嘉靖《广东省志》引《南雄府图经》说:“岭上古有珠玑巷……今南海衣冠多其子孙。”乾隆《南雄府志》说:“广州故家巨族,多由此迁居。”明清纂修的广州府各家谱记其祖先宋代辗转来自珠玑巷的比比皆是。曾昭璇、鲁宪珊对家谱、方志等有关资料的统计和实地调查结果显示,珠玑巷移民家族有797支之多。
中共南雄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肖兴麟告诉记者,珠玑巷在粤人心中的地位如同福建宁化石壁在客家人心中的地位,近年来每年到珠玑巷寻根问祖、旅游观光的游客达10万之众,且呈逐年增多之势。海外的珠玑巷后裔对珠玑巷也是一往情深,络绎不绝地归来寻根问祖,把珠玑巷作为故土的象征,作为内心深沉情感的寄托。

游Hui(2014-11-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