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河山毓秀,风光旖旎,自然景观和人文胜迹散布各地。 历史上的“宝庆十二景”,多点缀于资江两岸,环布市区。 由双清公园、水府庙前,双江汇流;资江南北,两塔并峙;江流蜿转, 四桥飞虹;近水遥山,绿水葱笼。市郊附近的溶洞亦为奇观。 境内辟有新宁、城步南山、武冈云山、新邵白水洞等风景区,60 多个旅游景点。武冈云山全国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历来香火鼎盛。 有两华耸翠,一瀑飞涛,仙桥横汉,仙桥横汉,杏坞藏春等10景, 野生动物植物品种繁多,被辟为国家森林公园。 城步南山象一块碧绿的翡翠镶嵌在湘西南边陲,芳草如茵,牛羊成群, 既具北国草原的雄浑,又不失江南草山的灵秀,为回归绿色旅游的最佳生态环境。 新宁系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集奇峰、幽谷、碧水、丹崖于一体, 方圆达100平方公里,紫霞洞曲径通幽,骆驼峰高耸入云,牛鼻寨的“天下第一巷”鬼斧神工,堪称“亚洲第一”的仙人桥浑然天成。 登八角寨远眺,群峰幽谷,丹崖秀水,尽收眼底;泛舟扶夷水上, 澄江如练蜿蜒于百里画廊。 全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至此油然感慨:“一线天梯惊煞人,幽谷深处净无尘;新宁别有奇峰在, 不让武陵独占春。” 境内交通称便。明清之际, 宝庆府城依资江黄金水道和数条驿道而成为水陆要冲,湘中重镇;民国时期,湘黔公路干线贯穿境内,邵阳县城成为东南与西南商品物资转运枢纽。而今, 娄邵铁路连接湘黔铁路干线,经娄底、株洲、长沙而达全国各地。公路有320国道横贯东西,207国道纵连南北,省道、县道、乡道及专用公路在境内经纬交织,通车里程达5839公里。 千百年来,邵阳历经沧桑。在这一方热土上, 人们繁衍生息,祖辈开拓耕耘,社会演进变革,涌现出几多风流俊杰, 产生过几多惊天壮举。
2、邵阳文庙
文庙在县城东南隅,为清花翎提督、郧阳总兵龚继昌献资,于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建成。仿山东大成殿和故宫太和殿建造,建筑面积1842平方米。庙后魁星阁仿苏州寒山寺建制,面积200平方米,呈六角形,砖木结构,红墙青瓦,深绿飞檐高翘三米许,正顶蟠龙昂首,龙须垂伸几与飞檐相接。
阁前为后殿,建筑面积319平方米,长方形,无飞檐,结构似魁星阁,内供孔子神位。正厅为大成殿。建筑面积367平方米,殿内刻匾雕龙,正中供“大成至先师孔子神位”,左右为东西配殿,供历代忠烈文人。厅前筑天子台、台口蟠有昂首石雕云龙,左右筑东西二庑,名列孔门七十二贤。前厅名大成门。中堂为祭祀聚会处,左右为钟、鼓楼。大成门前,左为名宦祠、忠义祠,右为乡贤祠,节孝祠,面积共约100平方米。门前有一字形三孔青石建牌坊,名棂星门,高7米。门前4米筑月池,池上建无阶石拱天桥。
全庙建筑工艺精巧,表饰壮观,具有较高的科学、艺术、历史研究价值。魁星阁、后殿俱毁,大成殿,大成门残存,棂星门完整保存。
3、云山
云山位于武冈县城南7.5公里,面积80平方公里。这里集名胜、古迹、森林于一体,历为武冈风景名胜区。自山麓至山顶,盘蹬而上五公里,峰峦簇峙,云雾缭绕。据清光绪《武冈州志》载:云山为七十三峰,一峰飞去靖州城外,遂成胜景,余峰名多失考,唯紫霄、日华、月华、芙蓉、香炉著称,称道家六十九福地。
紫霄峰,海拔1373米,登临犹如踩云踏雾,攀星摘辰。明礼部仪制司主事潘应星曾为它题了十景,即:一瀑飞涛、两华耸翠、仙桥横汉、崖前帘水、云外钟声、竹台风埽、丹井云封、石畔遗踪、洞门余影、杏坞藏春。十景竞秀争奇,历代题咏甚多。
山上古建筑甚多。如宋郡守汪立中倡建的七十一峰阁,胜力寺、宝顶庵、五里庵、三里庵,半山庙,别峰庵等,均藏于深山幽谷,古木掩映之中。云山又是天然的植物园。遍山古木参天,有标本树种453种,稀有树种七叶树、云山柏乐、云山桂花、云山水莲、云山白兰等,色艳质香,驰名中外。还有人参、田七、天麻、猴头菌等名贵药材。
1981年以宝顶和云山堂为中心的240公顷山林被定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NextPage]
4、白水洞
白水洞在县城北部十二公里处的高桥乡境内。白水洞并非山洞,而是一处峡谷风景胜地的总称。峡谷纵深10公里,风景奇特,山峰秀丽,悬崖峭壁,飞瀑流泉,野花满谷,绿树成林,还有深奥莫测的地下溶洞,绿水环抱的高峡平湖,一线天的险景,凌空屹立的美女梳妆台。
据新邵县地名录记载:洞内有铸铁亭,片石庵、吸潮岩、寒碧寺、滴水岩、银涛峡、瀑布泉、镜石、落雁池等,号称白水十景。
南有桃花庵,相传宋代有异僧居此,遍种桃花,历为名胜。白水洞幽深秀雅,丽质天成,水质清冽,风光宜人。
5、法相岩
法相岩在武冈县城东法相岩乡境内。这里有八处岩洞,各个洞口岩壁都镌刻有一尺见方,端庄挺秀,笔法娴熟的隶书洞名。它们分别是:栖真、上屏、太保、朝阳、迎阳、芙蓉、隐仙、花乳。
洞内怪石嶙峋,千姿百态,较著名者有“瞻花楼”、“珍珠塔”、“五蛇出洞”、\"石马恋槽\"、\"玉女妆台\"、“擎天一柱”、“岩中飞瀑”、“觅食海龟”等。洞内深曲幽径,曾有人探游半日,未尽而返。
法相岩与同保山南北相距五公里,其下泉水伏流,隐隐相接,合赧水入资江。洞外古木参天,石壁如削,有摩崖石刻40余处。楷、草、隶、篆齐全,争妍夺目。
6、邵阳文昌阁
文昌阁在岩寨乡岩寨村。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原供有“文昌帝君”。
阁为砖木结构,分三层十六柱构成,每层四角均为四柱,各有交叉挑枋负重檐角和阁顶。底基长宽均为八米,各层依次缩小,成方形宝塔状。层层翘角飞檐,脊背彩绘粉饰。阁顶四面倒水,中有球状尖顶。下层周围砖墙,南有大门,门上挂有文昌阁楼匾。上两层为木柱板壁,绘花草虫鱼,中嵌雕花窗格,具有浓郁的侗族建筑风格。
[NextPage]
7、白云岩
白云岩在福田铺境内,距县城25公里,山高百仞,绵亘5公里,地势蜿蜒,群峰朝拱,岩开洞豁,幽幻异状。
相传,每逢月夜,巍巍山岩,白云掩映,如同白昼。上有关龙亭。相传著名佛教胜地峨嵋山大雄宝殿曾有青、白二龙相护,后青龙独自离殿,漂流九州,最终降落白云岩,前人为使青龙安居,又雕一白龙,与青龙对石相伴,并在龙尾处修建一亭,名关龙亭。亭已毁,仅存一龙,近年又按原样新塑一条,仍使二龙相伴而居。
山涧有会仙桥,造型朴拙,两侧爬满青藤,石苔,颇具风韵。山腰有毗庐殿,寺院座北朝南,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紫烟缭绕,钟声回荡。殿廓宽阔,上悬“大雄宝殿”匾额,三具观音金身,两大一小,依次而立。殿右有关公塑像巍然而立,关平、周仓立于左右,威风凛凛。从毗庐殿沿石级而上,在浓荫之中,有一古刹隐映其间,这就是白云庵。寺门巍然屹立于一巨大的穹形岩洞口,气象森严。殿门上有几个金字赫然入目——“恰似普陀”。殿门左右各蹲一石狮,形象威猛,岩洞宽约17米,深30多米,石岩凸凹,流乳凝结。岩洞正中有墓,传为宝鉴禅师葬此。岩洞深处有一水池,池水清凉。寺外古木参天,石径通出,雄伟壮观。
8、双清胜览
双清胜览双清亭位于邵水东面、资水南岸的砥柱矶上,居高临下,背城面水。因位居资水、邵水两条清流汇合处,故以“双清”命名。
“双清胜揽”是邵阳市区内有名的风景区,以双清亭、高庙为主体。双清亭为纯木结构,六角重檐,脊饰龙凤,雀替斗拱,绕以明廊,游人可凭栏远眺,小憩怀宜。亭侧有高庙,原名康济庙,宋徽宗赵佶曾经题额“康济”。清代皇室敬重关羽,康熙年间更名关帝庙。高庙右侧,有嶙峋如柱的岩石雄踞于资水南岸,这就是砥柱矶,矶上有朱亭,又叫亭外亭。
双清胜景曾吸引历代墨客骚人揽胜舒情,留下许多墨迹和诗文。如双清亭上有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郡守三不都书“天开图画”,明湖广巡抚赵贤书“双清胜览”,明刑部尚书顾磷亲题“砥柱矶”三字。亭外亭上面有清末诗人徐小松写的一幅楹联:“云带钟声穿树去,月移塔影过江来”。
园内现存有古代修建碑记十余种,排列成林,最早的为明成化和万历年间的石刻。公园还辟有茶室、动物园等。
9、魏源故居
魏源故居在金潭乡学堂湾。宅建于清嘉庆年间,为一长方形四合院,坐西朝东,两正三横,纯木结构。整个房舍依山傍水,环境幽静。是我国近代爱国主义思想家、史学家魏源的故居。
魏源,字默深。邵阳人,道光进士,历任东台知县,高邮知州。研究经术颇深,熟于经济掌故,尤精史地学。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入两江总督裕谦幕府,曾参加浙东抗英战役。著作有《海国图志》一百卷,《圣武记》、《古微堂集》、《元史新编》、《老子本义》、《诗古微》、《春秋繁露注》等书。现故居陈设有魏源童年的书房等。
[NextPage]
10、紫云山自然保护区
紫云山自然保护区在本县与东安交界处,是一条连绵百里,面积达六万公倾的原始次森林带,这里被称为南方最理想的动植物宝库,最强盛的森林王国。这里峰峦起伏,沟谷迭皱,各种林木欣荣杂居,奇珍异兽荟萃一山。
据地质史料分析:紫云山系加里东造山运动中崛起、燕山造山运动中形成高山峡谷。这里既有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又有地方性少变小气候,当第四纪冰川袭击时,它因四面环山的走廊式地形,从而避免了冰川的侵入,因此,成为动植物理想的“避难所”,保存了热带、温带、亚热带多种植被。
据初步调查,这里有木本植物105科,334属,940多种。其中属国家保护一、二、三类珍贵树种有28种。紫云山顶有一棵“银杏王”,身高35米,胸径2米,树龄愈千年,仍虎虎有生气,被誉为“寿星树”。还有一颗连香树,一树萌出七棵,互相提携,亭亭玉立,人称“七姐妹”。每年四月,先花后叶,或鲜红、或紫色,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七彩云光,瞬息变幻、绚丽如霞。山坡沟谷遍布奇花异草,仅杜鹃花就有20多种。
这里药用植被达700多种,有药中三宝:竹节人参、灵芝、天麻草;有珍贵的黄莲、杜仲、香榧、厚朴、回阳草、七叶一枝花。富绕的绿色走廊是动物的乐园。据初步调查,有动物资源60多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有水鹿、苏门羚、大灵猫、穿山甲、华南虎、红面猴、毛冠鹿、锦鸡、铜鸡、金钱豹、黑熊等21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