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潮州方言

家乡区县: 潮州市湘桥区

潮汕话有自己特别的字典,民国期间张世珍先生《潮声十五音》这部字书,是由四十四字母,十五个声母(柳边求去地,颇他贞入时,英文语出喜),字母歌诀切音法,八音分声法,依音查字,同音辨字的字典通过韵母声母的拼切“击木知音”,分音求字,有著与众不同的特色。八音分声法是潮汕话声调八个调值。如:“东党、旦答、同但、洞毒”或“蚶罕、汉喝、杭限、巷学”等四组文字的声调表示。以“忠、懂、冻、督、憧、动、中(猜中的“中”)、独”“诗、死、世、薛、时、是、誓、蚀”,表示潮汕话声调八个调值。潮汕话声调有八个调类,分别为:阴平、阴上、阴去、阴入;阳平、阳上、阳去、阳入。即平上去,入各分阴阳。保留著古汉语的入声。潮汕话各个单字的调值呈固定,但是二个或以上音节连在一起构成变调,有的音节调值就会发生变化。如:行行(何安3何安5)、红红(安3安5)、文文(无温3无温5)等。  潮汕话还保留着大量的古汉语单音节词。如目(眼睛),鼻(鼻子),耳(耳朵),日(太阳),月(月亮),石(石头)等,有许多古语词在潮汕语一直沿用至今。而这些词在现代语中已经极少作为单音节词使用。做为古汉字也退出常用的范畴。造成潮汕方言有音无字。如畀,潮汕音“比”:是“给”的意思,畀面,给面子; “眴”:潮汕音(思污8),潮汕人把传眼神叫做“眴目箭”。《说文》:眴;“目摇也”。“咰”(思污4)潮汕人吸蔗汁,叫咰蔗汁,《说文》咰:口吸。“箸”:潮汕音(多余7)潮汕人称筷子为“箸”。《说文》“箸;饭敧也”。

  潮汕话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多音多意。如“行”字,记得小时候在汕头安平路有一家鞋店铺号“行行行”,有一次家叔慕名到汕头买鞋,一路打听借问,行将该处,又累又渴,徘徊几次,抬头又是“行行行”长叹“真难找,行行行”。回家述说经过,家婶说:那不就是“行行行”(哥影3哥影5何安5)吗?在别的还有修行的行。三个同行(哥影5)不同行(何安5)的行等。除了断词错,还有异读声调变错,这是以前的事。文白异读还有“马上”“上马”,“上校”“学校”,“皇后”“先后”“人面 ,麦面”等。潮剧唱念字韵如“有谁知(多衣1),景物依旧,旧人不见(哥丸3)”(出自《陈三五娘》)。潮剧白读“要把事情去弄明,就要速速来启程(胎英5)。”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人心头(胎忧5)”等。所有这些有著它的特色音韵。

caibo(2014-11-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