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客家婚俗13~15

家乡区县: 韶关市曲江区

13、贴对联

客家人结婚,男家为把喜事的气氛装点得热烈祥和快乐,便把村舍内外环境打扫得十分整洁,并有张贴对联的习俗。在主要门户分门别类张贴不同含意的新婚对联(对联用红纸书写)。村族大门通常贴:“诗题红叶;玉种蓝田。”或“三星在户;百辆盈门。”小门一般贴:“百年好合;万世其昌。”或“雀屏中目;鸿案齐眉。”祖堂贴:“此日新婚酬祖德;他年麟趾报宗功。”“锦堂双璧合;玉树万枝荣”。斯厅(客厅)贴:“巷陋迎宾休降雨;家贫请客勿吹风。”厨房门贴:“聊备淡饭敬雅客;且把粗茶奉贵宾。”洞房门贴:“鸳鸯福禄;龙凤吉祥。”或“金屋笙歌偕彩凤;洞房花烛喜乘龙。”也有用新郎的名字作联的等等,不一而足。

14、宴门

新娘的花轿快到男家村族大门前,媒人公和三位六亲(新娘的兄长)距村族大门约300米的地方要下小轿(俗称篼子)停行,等待男家派员迎接。新娘的花轿到达村族大门前,男家要燃烧鞭炮欢迎。八音乐师奏乐不停。新娘花轿停放在正对大门的门坪台阶下,两位少年旗手将彩旗斜靠在大门外两侧瓦檐唇上(旗布红色,长约6尺,宽约6寸,旗杆有4米多长,竹尾竹枝不砍)。此时,由一个客婆(不是二婚者,有子有女,身体健壮,没有身孕,丈夫健在的伯母、婶或嫂)行至新娘的轿门将轿门打开。有的地方,客婆打开轿门后,新娘将一个用红纸虚包着的一包花生(有生有熟)、糖果、红枣抛撒到地上,给看热闹的孩子们吃,让他们说“有生的、有早(枣)子,糖子真甜”等好话。站在花轿旁的打伞阿姨子(少女,新娘的亲人)迅速将手中的伞半打开,站到轿门口护住新娘。此时,宴门师(文化人)站在大门槛内侧,头戴礼帽,身着长衫,左手抓住雄鸡双大腿,右手握把2尺多长、1寸多宽的书剑(又名文剑)微举,左脚向前踏上门槛,接着用书剑轻轻拍打鸡背三下,以打起雄鸡的精神。雄鸡被拍打后展开双翅,抬起头来,宴门师大声(用国语)呼彩:“日吉时良,大吉大昌。△家子孙,娶亲归堂。左门神,右门枋,听我斯人说言章,一要早生贵子,二要金玉满堂,三要夫妇富贵,四要血财兴旺,五要五子登科,六要六国丞相,七要七子连登科甲,八要百世其昌,九要红颜到老,十要地久天长。再呼以(再轻拍三下雄鸡背):左手捉金鸡,右手捉凤凰,凤凰凤凰,头高尾长,新人带有凶神并恶煞,尽在雄鸡告上。两旁鼓乐吹打起,接进新娘拜祖堂(乐师即奏乐)。”呼毕,宴门师用指甲或牙齿剪损一点鸡冠齿,让其出些血涂抹在两边的门枋上,然后将雄鸡交给候在门旁的一位接鸡的男人。传说宴门时,若雄鸡鸣叫,新娘婚后会多嘴泼辣;如果不叫,新娘婚后会温柔贤惠。接鸡者两手抱住雄鸡行至轿门,将鸡从轿顶上空抛过去(有的地方则将宴门鸡接到手后,绕轿走一圈才将鸡在轿门前面从轿顶上空抛过去),守候在轿背的接鸡人(男人)把鸡接到后,要从村族小门把鸡捧回男家。不得劏杀。宴门师将鸡交给接鸡人后,左脚从门槛收回原地,右手握剑将剑尖向下(未着地)画一个圆圈,再在圆圈内划个井字,最后往井字中心猛插一剑(不着地)。据说这样划了个符后,凶神恶煞就再也进不了村。宴门至此结束。

15、接新娘

宴门结束后,两位接亲者(好命婆)中,一个左手抱米斗(有的地方抱竹篓。斗里底层装有2斤米,面上放有厘戥秤、小算盘、计量尺各1把、葱蒜各两条、新筷16双,(一边各8双),柏树枝叶一支),走到轿门前停下,右手牵住围裙边,微微屈膝蹲身三下向客人致礼,然后从身上取出红包递给打伞阿姨子,并把阿姨子的伞接过来交给客婆,接着再从衣袋取出红包给新娘。新娘接红包后,接亲人牵新娘的手去米斗摸东西,每摸一件,呼彩(好话)一句,摸米时呼:“谷米满仓。”摸算盘时呼:“如意算盘。”摸厘戥时呼:“秤金秤银。”摸计量尺时呼:“有商有量。”摸葱蒜时呼:“聪明会算。”摸筷子时呼:“快生贵子。”摸柏树枝时呼:“百子千孙。”摸完后,将米斗交给另一个接亲者,随即背起新娘出轿入大门经厅堂入洞房,另一位接亲者,左手抱米斗,右手擎米筛,从轿门开始,一直遮盖在新娘头上空,直至入洞房止。然后把米筛和米斗置于条台上。新娘面向当年大利方向的壁角坐下。

nine(2014-11-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