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纱晚礼服名城潮州有个浮洋镇,浮洋镇有许许多多的珠片厂。当车子行驶进潮汕公路浮洋段时,各式各样的珠片厂便争相跃入你的眼帘。走进浮洋镇刘厝村,一不小心脚底就踩在珠片上。如若是春雨过后,这色彩斑斓的珠片在阳光底下闪烁,便把浮洋的路染成七彩的梦。这座珠光闪烁的乡镇,目前已成为全国有名的珠品集散地。从事珠品经营生产十多年吴先生很肯定地说:“凡是从事珠品类生产经营的人,现如今都知道买珠品应到浮洋来。这里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珠品市场之一。”珠品已成为浮洋镇一个新兴的区域经济特色产业。
浮洋镇与珠品结缘已有几十年时间。当珠绣盛行时,浮洋更是家家户户都做起珠绣活来。
当时浮洋的珠绣多是来料加工,做多少活香港商人便在工头那放多少珠片。但渐渐的,香港商人觉得这不合算,便干脆把买珠子的任务交给这里的工头。从“来料加工”改成“来样加工”,浮洋人觉得这又可多赚一笔,爽快地接下任务,于是,潮州大街小巷,便多了浮洋人骑着单车吆喝着收购珠子的身影。
浮洋的珠品交易便这样拉开了帷幕,时长日久,由于人气兴旺,交通又较便利,浮洋镇渐渐成了潮汕一带珠品交易的集中场所。“上世纪90年代初期,浮洋的珠品交易,开始呈大批量状态,一整车一整车的珠子运到这里进行交易。”浮洋镇政府一位姓陈的工作人员回忆说。也正是看好珠品交易的良好发展前景,上世纪90年代初期,浮洋镇建起了珠品贸易市场,有好几十家铺户进场经营。
珠品贸易市场的建立,为浮洋镇珠品业的发展壮大营造了一个舞台,但浮洋的珠品经营者并不满足于此。“刚开始,我们也是做珠品贸易的,但后来与外地客商接触,觉得做加工更有前途,于是在广州一家公司的帮助下,我们公司也开始从事珠袋生产。”该镇一珠品公司经理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初期,该公司还坚持一手做贸易,一手搞生产,而到了1997年,他们已决定把全部精力转入到手袋生产上来。
后来,越来越多的珠品贸易企业转向了珠品类服饰的生产。据当地工商部门初步统计,目前,全镇上规模的珠品加工企业不下20家。尽管他们都是个体私营企业,但其辐射带动作用却不可低估。这家珠品公司负责人透露,目前企业的工区已从浮洋、沙溪一带延伸到揭阳、江西等地,涉及的家庭式加工工人超万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