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历史

家乡区县: 大同市广灵县

 

    塞外古城大同,曾为三代京华,两朝重镇,在她悠久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许多威武雄壮的篇章和可歌可泣的人物,从而名著典籍,显赫中外。

    1976年至1977年间,在城西8.5公里处青磁窑村的考古发掘中,获得了一千多件打制石制品,和一批哺乳动物化石。据鉴定,其历史有十万年之久。另外在城西高山镇附近和云冈南梁等地,发现了一批磨制的细石器和许多陶片(在沿长城的大同一段,也发现有这种文化的分布)。经考古判断,属于新石器时期的文化,距今大约为一万年左右。

    这些文物充分说明,早在十万年至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生活着,并以惊人的毅力,用简陋的石制工具,创造着远古的文化。

    有关大同的历史,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中。根据记载,夏、商之际即有居民在此定居。春秋初期,为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楼烦”占据(《史记·匈奴传》)。大约在公元前三世纪的战国七雄争霸期间,三晋之一的赵国逐渐强大起来。赵武灵王“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史记·匈奴传》)。此时,大同东北属代郡,西南属雁门郡,赵国名将李牧常镇守在这一带,以“备匈奴”。李牧训练了一支包括骑士、勇士和射士的十多万强大的边防军,修筑报警的烽火台,以及部分地段的长城,使匈奴不敢轻易入犯。显然,此时的大同已成为赵国的“边陲要地”。

电子政务白小乐(2014-11-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