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代表
主词条: 梅县话、四县腔、惠阳话
语言学家一般把广东梅县话作为客语的典型代表[2] [40]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客家语节目,通常采用它播音;在台湾以四县话(即四县腔)为典型代表,大众运输之客语广播多从之。但是并不存在一个公认的标准口音。民间对梅县话作为标准音缺乏认同,多数使用非梅县口音的客家人都不会说梅县话,甚至跟说梅县话的人交流时还存在一定的沟通障碍,但差异较小。
假如以梅县话为参考对象,客家语内部存在与之相似较大的口音,也存在与之差异较大的口音。粗略来算,包括梅县话、惠阳话、四县话等在内的75%的客家语可以共通(即相似度较大)。这75%的客家语也称为主流客语。简单来说,主流客语是指粤台片口音及由粤台片发展而来的受其他客语分支(如铜鼓片客语、宁龙片南片、原汀州片南片、四川土广东话、粤西-桂南涯话等);而古汀州北部口音(原汀州片北片)、赣南老客话(于桂片)、东江水源音等则因与粤台片有较大差异,不在“主流客语”之中(但主流客语所拥有的语言学规律,这些客语通常也拥有)。
易忽视或有争议
主词条: 涯话、新民话、麼个话、土广东话、广东话、水源音
有些地方的客家语并不被自称或他称“客家话”。
举例:粤西-桂南一带客语一般称为涯话[41-42] [43] 、新民话[44] ,在广西有些地方还称为“麼个话”[45] ;东江地区的水源音,虽冠以“本地话”称谓(在梅州、河源、惠州、深圳、韶关等地,客家语也是当地的本地话),但是从学界主流观点来看也属于客语[46-52] ;四川、重庆一带,有称“土广东话”的,此外在湖南、云南、贵州、陕西、浙江等地的客家语亦然[6] [53] 。
这些客家语方言有些因为被其他语言包围,曾一度被学者忽视,相关调查较少;有些因为处理过渡地带,归属有争议,但主流观点认为属于客家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