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历史

家乡区县: 延安市洛川县

甘 罗 拜 相

甘罗事迹妇孺皆知。甘罗从小聪慧过人,12岁出使赵 国,煽动赵燕之战,使秦国不动一刀一枪得了十六座城池,为秦统一六国做出了贡献,被秦王拜为上卿。
相传甘罗为洛川县京兆乡弥家河人。洛川县志载:秦丞相甘罗墓,相传在县城南16里,京兆村西南2里许。清乾隆年初尚有碑石,每三五年或来省墓。
甘罗墓冢前多年还存在,高约2米,周围有残存的石马、石羊、石兽等,今已荡然无存。

埋 儿 乳 母----郭 巨
在洛川县武石乡两坑村。郭巨为《二十四孝》中的人物。传说,郭巨家贫,为了能赡养母亲,准备将儿子埋掉,用妻子的奶喂母亲。他到村南挖坑埋儿子,掘得一窖金银;又到村北挖坑,又挖得一窖金银。他认为这都是不义之财,没有取。回家继续挖坑,又挖得一窖金银,救活了全家性命。两坑村因此得名。

刘 琦 墓

刘琦,字廷珍,陕西省洛川县铜地村人,曾考中解元,人称刘解元。明正德年间中进士,任户部政行人司行人,兵部给事中等职。他任职20余年,为官耿直清廉,遇事敢于直谏。武宗正德年间,洛川县曾发生了邵进录起义。李福达以传布佛教“弥勒教”为名义,来到洛川。邵进录信奉其教,便密谋起义,但因谋事不周被人告发官府,邵进录被杀。这一起义与洛川籍兵科给事刘琦有一定关系,被牵连下狱,谪戍沈阳,后十年赦免,罢官死于家乡。被追谥为奉仪大夫,光禄寺少卿,刘琦的事迹在洛川民间广为流传, 有民谣曰:“旧县本是凤凰 山,平地出了刘解元,刘解元是好汉,载粮十万余八千。”
刘琦死后葬于距洛川县城25公里的旧县铜地村大柏石山上。此地山清水秀,柏树葱郁。高1.8米,周长30米的墓冢,就隐蔽在郁郁葱葱的草木之中,墓地面积5亩左右,冢前25米处有碑楼一座,高约6米余,饰有双斗,双龙缠绕。碑楼前有石狮一对,石狮已倒卧草丛。以后每距5米处有石马、石羊、石虎各一对,均高1米左右。墓冢前有一对1.5米高的石翁仲守护。并有记叙刘琦生平事迹的石碑一块,可异倒卧叠断,因风雨剥蚀而字迹不清。
刘琦墓明代石雕保存完整,一对石马常引游客相伴拍照留影,石虎雕刻精湛,栩如生,虽长期露天,苔藓斑斑,但仍不失为陕北明代石雕的佼佼者。

韩琦屯兵处韩村

洛川县历史悠久,原始社会即有人类活动踪迹,发现100多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汉高祖元年(公元206年)始置县。后秦姚苌建初八年(公元388年)分县北部设洛川县,因洛河水穿境而过故名
今洛川县洪夫良乡韩村,相传是北宁时魏国公韩琦屯兵之地。韩琦,河南安阳人,与范仲淹同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防御西北异族侵略。后来升任枢副使,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时封魏国公。
洛川宁时距边界不远,范仲淹曾在鹿城设置康定军,以屯兵储粮韩村在古大道旁,距鹿城不远,屯兵当属可信。

诺诺酱(2014-11-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