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1979年的刘锦森,曾立志当一名医生,在2000年他如愿考入广州中医药大学,三年的从医学习,他倍加珍惜,学业优秀,就在2003年毕业之际,江门市的一所公办医院即将与他签约之时,没料到天有不测风云,美好的事业前景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揉碎。
“如果不是那场病,我现在肯定是一名中医医生。”刘锦森淡淡一笑,笑容间,流露出许多遗憾和憧憬。
就在2003年毕业之时,刘锦森突然身体不适,长期发烧不退,就医才被诊断为“肾衰竭”。 盛开的青春之花注定要遭受风雨的无情摧折,当他得知这一诊断时,犹如感到晴天霹雳,此时的刘锦森刚好24岁,正值风华正茂,事业前景一片大好之时,肾衰竭居然毫无情面地插入到他的生命之中。
“那时,我感觉天已经塌了,我常常问自己,以后怎么办。”刘锦森表情凝重地说着,“每周重复着透析、检查,我已是医院的一个常客了。好在,在我身边,就有许多好人在不停地帮助我,是他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2009年10月,《阳江日报》对刘锦森的病痛进行过报道,呼吁社会进行关爱帮助。报道发出后,一位重要的人走进了刘锦森的生命,他就是后来彩虹志愿团的团长王昌宏。看完《阳江日报》的报道后,王昌宏亲自来到刘锦森家中,和他攀谈,和他交心,因为都是学中医的,两个人慢慢有了许多共同话题,在王昌宏的提议下,彩虹志愿团的轮廓渐渐出现在刘锦森的愿景中。
“是啊,为什么我病成这样子,都有陌生的人来看我,鼓励我,帮助我?”刘锦森深沉地说道,“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有爱,有善良,有温暖!我不应该只做个病人,而应该将他们的爱,他们的善良,还有温暖聚集起来,送给和我一样有需要的人。”
王昌宏的提议犹如一道彩虹高高亮亮地挂在了刘锦森的心空。
根据王昌宏的设想,刘锦森在病中开始着手筹建这个义工团体,并在网上发帖尝试着招募会员,没想到,帖子刚发不久,就有三人立刻响应。待所有章程完成之时,该给这个义工团体取个名字了,叫什么好呢?五个人聚在一起,思考中。刘锦森突然高兴地喊道:“就叫彩虹团吧!让每个人心中挂起一缕彩虹!”这个名字阳光大气,大家都很赞同。很快,彩虹志愿团的LOGO也设计好了,一种红色的大手,托着一颗红心,中间三条弯弯的彩虹,共同构成一个“心”字,寓意着“让来自四面八方的爱心之手,托起一颗火热的红心”。
刘锦森在阴霾中勾勒了一挂彩虹,他拖着病痛的身躯,在透析期间,以顽强的意志和大爱的胸怀弘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彩虹志愿团的成立,标志着阳春市第一个民间义工组织的形成,也大力推动了阳春市志愿者服务的有效开展。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