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东界与广东毗邻的合浦县廉州镇,绿水环匝,在竹木掩映的佳处,有座东坡亭。亭成屋室格局,砖木构造,栋梁绘彩,很讲究。据说早年(千年前了),大文豪苏东坡晚岁曾在那儿居住过,于是亭边的一口井也被叫做“东坡井”。
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如何跟这个地处僻远的小市镇发生关系的呢?
原来,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7月4日,苏东坡带了他小儿子苏过来到了合浦,当时属廉州。他住了下来,当地的官员和百姓听说他来了,都奔走相告,留他居宿,拿了鱼酒等好吃的东西来慰问。因为他们父子从海南岛上来,一路风浪,到岸又遇上当地发洪水,桥梁道路被冲毁,能够载人渡河的船很难找,他们好不容易求得当地捕鱼采珠人的小舟,先到白石,又辗转好几日才平安到了廉州。
对东坡来说,这一次的北归完全出乎意外。接到“廉州安置”的诏令,他喜悦的心情难以言表:“浮云时事改,孤月此心明”,真是心潮澎湃。
为什么呢?三年前,他受到朝廷中政敌的倾轧排挤,被从惠州贬谪到海南岛的儋州。当时他感叹:“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夫人朝云已病逝,他带了小儿子苏过渡海来到儋州。生活的困苦难以想象,如他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害他的人居心要他在困苦忧烦中死去。但是,他却以极坚韧的性格、顽强的生存意志,适意而安地活了下来。他跟当地黎人交了朋友,照样吟诗撰文,并且利用难得的空闲时间,为“五经”做注,在岛上注完了古籍《尚书》。
世事难料,哲宗皇帝短命死了,皇太后摄政。原先被放逐的旧臣得到赦免,或受命迁升。东坡也终于接到诏令,千辛万苦来到廉州。但他在此地居留时间不长,不到两个月,又来了新任命,他便告别当地热情款待自己的新交,依依离别。
廉州人为什么欢迎和喜爱东坡呢?且看东坡在合浦写过的一则笔记《记苏佛儿语》:
“元符三年八月,余在合浦,有老人苏佛儿来访,年八十二,不饮酒食肉,两目烂然,盖童子也。自言十二岁斋居修行,无妻子,有兄弟三人,皆持戒念道,长者九十二,次者九十。与论生死事,颇有所知。居州城东南六七里。佛儿尝卖菜之东城,是老人言:‘即心是佛,不在断肉’。余言:‘勿作此念,众人难感易流。’老人大喜曰:‘如是如是’。”
东坡是千载难逢的大学者、大文豪、大艺术家,可是他一点也不“拿大”,他跟普通百姓苏佛儿这样的凡人,也能这样亲切交谈,并且记写下来。这样的贤人,人们怎能不怀念他呢?合浦的东坡亭是人们敬怀苏东坡的一个悠久的物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