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宝(953-1013年),字仲贤,生于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宁化县水茜乡庙前村郑家坊人。
郑文宝从小受业于当时能诗又善工小篆的著名诗文书法大家、南唐吏部尚书徐铉。郑文宝从小聪明好学,深得徐铉真传。据《八闽通志拾遗》载:郑文宝过缑山时,写一首《过缑山》诗:“秋阴漠漠秋支轻,缑氏山头月正明;帝子西飞仙驭远,不知何处夜吹笙。”大词人晏殊读后,取白居易的一名话题记其后曰:“此诗在此处处有神物护持”。郑文宝的《题绿野堂》:“水暖凫翳行哺之,溪深桃李卧开花。”欧阳修读后,赞叹说“不减王摩诘、杜少陵。”郑文宝不仅诗文出众,书法也独树一帜,他所写的小篆小至一片中指指甲大,颇具匠心。徐铉曾得意地向人夸耀说:“篆字难于小而易于大,文宝的篆书小字胜过李阳冰(著名书法家),大字则与之不相上下。”现存西安碑林的秦铭刻文《峄山碑》即为郑文宝所书。郑文宝还精于鼓琴法。他曾投师于当时著名的鼓琴家崔遵度,并深得崔遵度的喜欢。崔说:郑文宝的演奏为“恐古有之,若今则无”;他把自己珍藏的一张“水泉”古琴送给了郑文宝。
多才多艺的郑文宝在20岁左右,按照当时的官僚制度,承父荫入仕,授职为奉礼郎,后迁任校书郎。北宋开宝八年(975年),宋灭南唐后,郑文宝仍被宋朝廷录用,被任命为广文馆生。太平兴国八年(983年),郑文宝参加北宋朝廷举办的科举,中进士,被授与修武(今河南获嘉)主薄。
郑文宝从小受业于当时能诗又善工小篆的著名诗文书法大家、南唐吏部尚书徐铉。郑文宝从小聪明好学,深得徐铉真传。郑文宝在20岁左右,按照当时的官僚制度,承父荫入仕,授职为奉礼郎,后迁任校书郎。宋开宝八年(975年)宋灭南唐后,郑文宝仍被宋朝廷录用,被任命为广文馆生。太平兴国八年(983年),郑文宝参加宋朝举办的科举,中进士,被授与修武(今河南获嘉)主薄。
淳化二年(991年),郑文宝调任殿中丞,并奉命出使四川、陕西负责清理整顿税收。当时四川、陕西一带地方官为了增加税收,规定登口岸经商的商人要交纳“到岸税”,商人们苦不堪言。郑文宝奏请朝廷免除商人的“到岸钱”,促进了当地商贸的发展,深得百姓拥戴。郑文宝在川、陕期间,正逢夔州广武驻军叛乱;叛军四处抢劫,惊扰百姓。郑文宝作为朝廷钦差大员果断担负起平叛重任。他当机立断,率军乘船顺流而下,一夜行程数百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进攻,一举歼灭叛军。因此,他获得朝廷嘉奖,赏赐五品朝服,升任陕西转运副使。
郑文宝在陕西任职期间,正值闹灾荒,庄稼歉收,灾民流离失所。他为灾民计,诱劝当地豪门富商捐出3万斛粮食赈灾,使8万多灾民暂时得救。转运使的职责是负责粮食督运,责任重大,又十分辛苦。郑文宝忠于职守,不畏艰难,先后12次亲自带队从环庆(今甘肃环县与庆阳一带)穿过沙漠,督运粮草到灵武(今宁夏灵武县)。沿途多为荒凉的沙漠和少数民族居住区。郑文宝为了详细了解民情,努力学习当地语言,尊重当地风俗,深受当地少数民族的欢迎。他每到一处少数民族区都受到当地酋长的热情款待,有的酋长还认他当干父。
咸平年间(998-1003年),西部边境经常遭受以李继迁为首的党项族地方武装的侵扰。他们抢夺朝廷钱粮,掠夺百姓财物,使这一带老百姓陷入战乱之中,居无定所,民不聊生。一次,李继迁劫走宋朝廷运往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粮草;并且攻占清远(灵武东南),围困灵武,直接威胁到整个西部边境的安全。朝廷委任郑文宝以工部员外郎兼随军转运使之职负责平乱。郑文宝受命后,冒雪率精兵轻装奔袭清远,一举击败李继迁,解除了灵武的危急。
守卫环庆的龙猛卒部士兵7年未换防,又常常不能按时领到军晌,遂产生思乡和不满的情绪,逐渐酿成谋乱。郑文宝得知后,他体恤和同情士兵的处境,果断决定先借库银发放军饷,以安定军心;然后上奏朝廷,并且表示支取的库银由他偿还。朝廷体谅到郑文宝的良苦用心,便下诏免除库银的偿还。朝廷为了表彰郑文宝的政绩,赐予他黄金和紫袍。不久,郑文宝转任刑部员外郎。
景德三年(1006年)郑文宝奉诏回京时在途中染上疾病。他上疏朝廷,请求留居地方当一名闲散官。宋真宗皇帝批准他的请求,让他留居在儿子郑於陵任职的襄城县。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朝廷任命郑文宝为兵部员外郎、暨忠武军行军司马。郑文宝因病未能到职。
郑文宝留居襄城养病期间,除写下大量诗词歌赋之外,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纂修南唐国史。他是由南唐入宋的,目睹了南唐辛酸的国运,想为后人留下这段真实的史事。于是,他收聚了大量的、丰富的史料,并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写成《江表志》3卷。《江表志》记叙了南唐各时期的朝廷大政,弥补徐铉、汤说《江南录》的许多缺漏,为后人研究南唐史所倚重。后来陆游作《南唐书》就采用其中不少内容。尔后,郑文宝又以类似小说体裁,富有史实的丛谈琐事缀辑成《南唐近事》1卷。
大中祥符六年,郑文宝逝世于襄城,后归葬宁化故里。郑文宝一生著作颇丰,除《江表志》、《南唐近事》之外,流传下来的还有《历代帝王谱》、《谈苑》、《玉玺记》、《郑文宝集》等著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