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是惟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满族历史悠久,其渊源可上溯到距今7000年前的肃慎族系新开流文化,现在在中国也有许多的满族人,满族的前身是女真人,世代居住于东北,生长于白山黑土之间,生活环境造就了满族人豪爽、热情、骁勇善战。
说起满族大家想到最多的应该是清朝吧,清朝曾经繁荣昌盛,但也应闭关锁国是中国经历了许多的战事,但现在我写的与这段历史无关,只说一些关于满族的文化。
满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是现在许多满族人都被汉化了,会这种语言的人越来越少,虽然我也是一名满族人,但是我从小的生活环境与汉族无异,所以不会满语我也觉得挺遗憾的,不过还好的是,也有一部分人开始研究满族文化,有一些地区教授满语,这样也算是一种传承吧。满族人不吃狗肉,有传说是因为努尔哈赤被狗救过,因此下令满族人不准吃狗肉。
满族先民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为长期适应寒冷气候而选择了保暖性较好的袍装作为日常服饰,旗袍满语称“衣介”,是满族特有的服装,旗人服装的俗称。满族男女老幼都穿旗袍。旗袍的样式特点是:圆领、捻襟、左衽,四面开楔,束腰,有扣绊,窄袖(有的带有箭袖),这种衣服便于坐骑,适应游猎民族的生活习惯。旗袍逐渐成为汉族的主要服饰。后来,男子的旗袍样式改为直筒袖长衫,女子的旗袍逐渐演变成各色各样的讲究色彩装饰和人体线条美的样式,为汉族妇女所喜爱。现在旗袍也被许多女性选择,各大时装周上也经常看到模特穿着旗袍走秀,看起来很漂亮很有气质。“旗头”满语称之为“答拉赤”它是满族妇女在一般礼仪或婚礼场合佩带的头饰,现在不少关于清朝的电视剧都有这一装扮,大家也都见过,以铁丝或竹藤为帽架,用青素缎、青绒或青纱为面,蒙裹成的长约三十多厘米、宽约十多厘米的扇形头饰,佩戴时固定在发髻之上即可,上面还常绣图案、镶珠宝或插饰各种花朵、缀挂长长的缨穗。除“旗袍”、“答拉赤”外,满族妇女的“旗鞋”也极富特色。旧时满族妇女与汉族妇女不同,她们崇尚脚力劲健、登山行马,拒绝缠足陋习而以大脚“天足”为美。由此在鞋袜装饰上获得了充足的创艺空间,“旗鞋”便从而产生。这种装饰以精美刺绣的旗鞋以木为底,鞋根起于中央,这种鞋俗称“旗鞋”或通称“高底鞋”。
满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大都与狩猎相关,有举重、摔跤、跳马、跳骆驼及溜冰等。“跳马”要在马飞跑时,横跃马身;跳骆驼则是从后跃上驼背。跳马与跳骆驼,都是为和敌人短兵相接时,便于飞上敌骑的擒拿技术,并成为经常锻炼的运动项目之一。跑冰鞋在19世纪中叶以前是八旗士兵必须操练的一项军事技术。乾隆时期,每年阴历十月都要在北京北海冰面上检阅八旗子弟滑冰,作为训练部队的制度之一。
满族民歌内容丰富,较之汉族民歌,多了一些渔、猎、牧劳动和八旗兵出征及思念亲人内容歌曲,其歌词语言通俗、活泼,其旋律质朴、简明。满族人能歌善舞,其先世株褐人的舞蹈具有战斗风格。
满族文化有很多,这些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希望看过这篇文章的有兴趣的人可以更多的研究,也算是我的这篇文章起了点作用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