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尚书陈世卿

家乡区县: 福建省尤溪县

北宋淳化四年(993年),四川广大茶农(当时四川是中国重要产茶区,农民大多是茶农)在封建官府和地主豪绅的压榨下,生活陷入绝境,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爆发了由王小波、李顺为首的农民起义。王小波向民众提出:“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的革命口号,得到了广大贫苦农民的响应。起义军“旬日之间,归之者数万人,一举攻克青城、彭山连克蜀、邛二州。起义军“所向州县,开门延纳,传檄所至,无复完垒。” 淳化五年5月起义军攻克成都建立大蜀农民革命政权后,李顺亲率起义军20万围攻梓州,却受到了挫折,战斗不利,被迫撤回。因为起义军在这里碰到了一个棘手的对手,这个对手就是陈世卿(953-1016年)。

据《宋史》载:“陈世卿字光远,南剑人(今永安贡川)。雍熙二年(985年)登进士第,解褐衡州推官。再调东川节度推官。”后,陈世卿又出任四川梓州从事。北宋淳化四年(993年),陈世卿的父亲去世。宋标榜以孝治天下,规定子女要为父母守孝三年,所以陈世卿按朝廷的规定回贡川守孝。想不到次年五月王小波、李顺的20万起义军围攻梓州。陈世卿奉召赶回梓州军中。这时的梓州已被起义军团团包围,危在旦夕。梓州知州张雍把全州兵力分成几队,由各官员分别统领。陈世卿精于射箭,被分配守备全城要地,也是起义军进攻最为激烈的北城门。陈世卿登城楼用箭射杀起义军兵士数百人,守住了北门。梓州被起义军围困已80多天,有些守城将官已失去了守城的信心,想弃城逃跑。陈世卿严厉斥责他们说;‘我们食君之禄,就应该委身报国,怎么能在危难之机,要逃避保全自己呢?他急忙对张雍说明情况,并提出,这些人都是怯弱怕死的人,留在城中反而会动摇军心,不如派他们冲出去请求救兵。张雍采纳陈世卿的意见。后来,宋军援军陆续赶到,起义军有陷入宋军两面夹击的危险,只好撤兵。张雍向朝廷奏报了陈世卿在守城中的表现。朝廷表彰陈世卿的功绩,升他为执掌书记。七年以后,陈世卿被召回朝廷任秘书郎,后迁任太常中丞。张鉴出任广州知州时,推荐陈世卿为广州通判。临上任前,皇帝召见了陈世卿,赐他绯袍,加封为太常博士。

景德元年(1004年),陈世卿调任福建建州知州。宋真宗十分器重陈世卿的才干,数月后又升陈世卿为福建转运使负责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安仁等银矿的开采。安仁各处银矿在陈世卿的有效管理下,年产量增产许多。因此,陈世卿受到朝廷嘉奖,不久出任两浙路转运使。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陈世卿转任荆湖北路转运使。湖南澧州慈利县是个民族杂居的地区,各民族为了争夺地盘常常发生磨擦。这一年又有“下溪等四州蛮人侵县境地四百余里”。朝廷命陈世卿与阁门祗候史方、知澧州刘仁霸共同领兵讨伐。陈世卿知道对民族间的矛盾不能简单地用武力镇压,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花了两年时间,耐心做各民族头人的工作,因利势导,化解民族矛盾,使各族间逐渐消除隔阂,重新丈量地界,心悦口服地退回侵占的地盘,放回掠虏的一千多名汉人。宋真宗称赞陈世卿说:你兵不血刃,就使对方还我土地,放回我生民,一路欢呼,家家喜庆。应该用玉音礼乐褒奖你,使天下的人都知道。不久,陈世卿因母亲病逝回乡守孝。

“翠竹峰前是我家,归来重整旧生涯;烟霞尚有留人日,争奈门前驰马车。”三年后,陈世卿在回京叙职时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家乡虽好,但也难留他的报国之心的心情。他回到京城,正逢广州知州邵晔病危,朝廷授陈世卿为秘书少监、加赐金印紫授,出任广州知州。广州不仅是个国家盐税的主征地,而且是对外贸易的通商地。那时的广州限制食盐供应,按人口买盐的制度,对老百姓非常不方便。陈世卿上任后,立即向朝廷上疏请求废除这一制度,放开食盐供应。同时,上奏朝廷说,外国运来的货物一律免税是不对的。外国来贡礼品的人数,大食、三佛等不过是20人左右;占城、丹麦等也不过是15人左右,而大多数外国商人来华都是从事商业贸易活动,都应该照章纳税。朝廷批准了陈世卿的请求,从此,广州财政税收大增,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

大中祥符九年,陈世卿在广州任所病逝。朝廷特赐陈世卿为吏部尚书衔;并将他时任南安主簿的儿子陈俨擢升为太祝。据永安《陈氏族谱》载:陈贡卿去世后葬于沙阳龙山乡崇仁里,明末改葬于永安25都忠山十八寨大源湾(今三元区岩前镇富元村)。该墓座西朝东,面积约200平方米。墓碑上刻有“宋乡贤吏部尚书陈世卿公墓”和宰相王安石为陈世卿撰写的墓 志铭。1991年,该墓被列为三明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林榕(2014-11-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