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浦区——“明清四大都市”

家乡区县: 江苏省清浦区

    清浦区,隶属于江苏省淮安市。1983年建区,位于江苏省中北部。清浦区面积277平方千米,下辖4个街道、51个社区,5个乡镇、30个村。清浦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左右、降水量940毫米、日照2130-2430小时。
    2010年,清浦区完成GDP82.3亿元、人均3.5万元。财政总收入16.7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327.3亿元。
    清浦区古称清江浦。明清时,清江浦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岸“四大都市”。

    明清清浦区得名于明朝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陈瑄开凿的清江浦,属山阳县。
清朝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划归清河县。
    民国及新中国成立后,先后隶属于淮扬道、淮阴县、江苏省、中共苏皖边区、清江市、两淮市。
    1983年2月,撤销清江市,设立淮阴市清浦区。

    截至2011年,清浦区辖4个街道(清江街道、清安街道、闸口街道、浦楼街道)、3个镇(武墩镇、和平镇、盐河镇)、2个乡(黄码乡、城南乡)。

    清浦区位于东经120°53′-121°17′,北纬30°59′-31°16′之间,地处上海市西郊,太湖下游,黄浦江上游。东与闵行区毗邻,南与松江区、金山区及浙江嘉善县接壤,西连江苏省吴江、昆山两市,北与嘉定区相接。清浦区地处黄淮平原和江淮平原,无崇山峻岭,地势平坦,地形地貌以平原为主,只有西南部有丘陵岗地,地势较高。清浦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4℃左右,年均气温5℃以上时间289天,年均无霜期213天。光照充足,雨水丰沛,年降水量940毫米,雨日104天,日照2130-2430小时,年均相对湿度77%。

    矿产资源:截止到2013年,青浦区已探明岩盐储藏量40亿吨、芒硝储存量30亿吨。有效态铁、有效态铜较丰富。有效态锰、有效态锌、有效态硼分别占21.25%、37.50%、15.00%。

    水资源:清浦区地下水资源贮量丰富。全区可供开发利用的含水层广泛分布于第四系松散层。平水年全区降水补给潜水的水量为15.08亿立方米,一般干旱年为12.83亿立方米,特殊干旱年为8.16亿立方米,潜水调节资源量为8.53亿立方米。清浦区深层地下水可采资源量为5.42亿立方米。

    人口: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清浦区常住人口为330229人,同比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增长6.88%。年平均增长率为1.76%。人口密度为1290人/平方公里。
民族:青浦区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为0.37%,以回族人口为最多,其他少数民族有苗族、蒙古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满族、侗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傈僳族、傣族、藏族、黎族、朝鲜族等。

    

A1N1s(2014-11-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