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文庙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轮埠路173号。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70米,总占地面积约14000平方米。明嘉靖九年(1530年),工部主事邵经济在此处建崇景堂,始称清江书院,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改为文庙。时因清江浦隶属山阳(今楚州),山阳县设训导驻此,又称山阳县学。道光三年(1823年),总河黎世序移向正南重建,二年工成。惜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兵燹。同治四年(1865年),漕督吴棠重建大成殿。现存大成殿和崇圣殿等核心建筑。大成殿位于文庙中轴线的中心,南面有月台,四周有回廊,单檐歇山顶,龙脊鱼尾,飞檐翘角,面阔5间24.6米,进深3间9檩13.7米,通高15米,总建筑面积520平方米。崇圣殿位于文庙后部,硬山顶,面阔5间21米,进深3间9檩11米,脊高11米,檐高8米,建筑面积231平方米。该组建筑为苏北地区所存不多的典型文庙建筑遗存。2002年10月公布为江苏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清江文庙进门处设有华表一对,柱身表以汉画像,述孔子周游六国的故事。向里为一般文庙的第一进门——棂星门,这里所谓的门是一座六柱五门的石质牌坊。入棂星门,才算正式踏进文庙。所谓棂星据说是天上有个天镇星,即棂星。古代人认为棂星是天上主管文教的“神星”,“主得士之庆”。因此文庙的第一座门以此命名。所以民间也称孔子为文曲星下凡,掌管文人士子的命运。过棂星门为大成门,大成语出《孟子·万章下》中的语句“孔子之谓集大成”。站在大成门门口就可见到黄瓦朱墙、巍峨壮观的大成殿了。大成殿是整个文庙建筑群的主体建筑,位于文庙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文庙的精华所在。大成殿石基高台,琉璃黄瓦,红墙斗拱。大殿主体为单檐歇山顶,龙脊鱼尾,飞檐翘角。殿四周有二十四根朱漆立柱形成回廊。殿前有月台,环以石栏,在此可举行祭祀仪式。斗拱飞檐下有蓝地金字匾“大成殿”。 大成殿后有崇圣殿,硬山顶式建筑,隔扇雕窗,古朴典雅。
早年间,大成殿与崇圣殿之间还有明伦堂、尊经阁。明伦堂是学生上课的地方,今天称为教室。我国古代社会的教育职责主要是使受教育者明白社会伦理道德,明白做人的行为规范,所以称为明伦。尊经阁是收藏儒家经典著作的藏书处,相当于今天的图书馆。大成门东有名宦祠,西有乡贤祠;名宦祠内是祭奉曾在地方上有口碑有政绩的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乡贤祠内供奉的是在地方有过贡献或为建文庙出过财力的乡绅。大成门之前有泮池,池上有环桥,左有更衣厅,右有忠孝祠。此外周边还有黎公祠、斋房、教谕室、训导室等建筑。殿前还曾有照壁,上书“宫墙数仞”四个大字,是宣扬“和为上,忍为高”的儒家思想。其笔力雄健,为早年清江邑人汪敬书写。殿内外还有明清石刻断碑数块。这些文化遗存随着时代的更替现已一切灰灭,无一存者。
后来经过翻修的清江文庙,不仅是原有建筑物形体的重修,还是作为儒家传统文化在清江浦的历史见证。也给清江浦增添了浓浓的文化气息,拓宽了活动休闲的空间,还是广大民众学习和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场所。文庙周边的仿古建筑,造型各异,高低错落有致,青砖小瓦,粉墙坡屋,古朴典雅,与文庙古建筑融为一体。沿街坐落着美食、娱乐、茶肆、书画等商铺。且文庙背枕古运河,右有号称国师道场的慈云寺,左有观音庵、陈潘二公祠、吴公祠、斗姥宫等文化旅游景点,可堪称为淮安的夫子庙了。
近年来,随着旅游兴市战略的实施,清江文庙的开发利用步伐正在加快。庙内大成殿等古建筑的修缮已大体告成。淮安市文化部门拟把清江文庙及周边地区建设成为一个集教育、旅游、古玩交流、风味小吃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活动场所。届时,清江文庙将成为淮安大地一道亮丽的风景,吸引国内外大量游客来此观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